第217章 處置,過年,降將(第1/3頁)
章節報錯
“李定國率軍包圍太平縣城後,用大炮轟上幾輪,以袁韜為首的一萬多搖黃匪寇就都投降了。
但根據馬乾的奏報,太平縣城中已被禍害得十室九空,只剩下幾百個百姓。
初步調查得知,太平縣的百姓大多是袁韜等搖黃匪寇殺害的,喪命於他們手上的百姓多達上千人。
馬乾希望能夠將袁韜等常年在夔州殘害百姓的匪首審判處理, 繩之以法。
對於此事,諸卿怎麼看?”
朱媺娖在承運殿中問出這番話時,已經是捷報傳來的一個時辰後了。
馬乾的奏章是跟捷報一起用六百里加急送到成都的。
之所以是馬乾上奏此事,而非李定國,是因為重慶布政司已經組建,馬乾已成為第一任重慶巡撫, 而夔州府則歸屬重慶布政司管轄。
且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 大明武將都是不得干政的。
崇禎末年,朝廷對地方及武將掌控降低到了極點,這條規矩形同虛設。
如今朱媺娖在成都監國,重立朝廷,對治下地方及武將掌控力大大增強,這一條規矩自然就恢復了。
“臣以為必須對袁韜等匪首進行審判。”殿內,四川按察使張繼孟第一個站出來對馬乾表示支援。
說起來,重慶布政司既然從四川分離出去,張繼孟便無權過問重慶的事。
但朱媺娖這個監國朝廷畢竟特殊,目前結構也很不完整,張繼孟又是馬乾的老上司,參與討論此事倒也沒什麼不得當。
張繼孟說完,李巖跟著出列道:“臣以為,袁韜等搖黃匪首可以審判, 但須得防止其牽連闖軍將領。”
“李督理此言差矣。”張繼孟看向李巖, “若闖軍也曾大肆殘害太平縣百姓呢?難道不作處理嗎?”
李巖道:“李某出自闖軍, 雖不敢說闖軍於百姓秋毫無犯, 卻也很少傷害無辜。
另外,若是追究以前闖軍的傷害地方百姓的責任, 那麼是否要追究前張獻忠部將領的責任?
以前官軍殘害百姓的同樣不少,是不是也要追究前責?
若真如此,恐怕新軍將人人自危,叛亂就在旦夕之間。還請監國三思!”
說到最後,李巖向朱媺娖深深作揖。
張繼孟也知道以前部分官軍的德性,因此聽李巖提到了官軍,一時便不說話了。
這時劉之渤出列道:“臣以為,李督理所言固然有理,確實不該追究投降將領前責。
但對如搖黃匪首袁韜等在一地禍害百姓多年,罪大惡極,人神共憤者,還是需要區別對待,審判正法,方能服人心。
若是那些經常擄掠百姓、姦淫婦女乃至率獸食人者都能搖身一變成為朝廷將領、官員,叫百姓們如何想?又如何看待朝廷?
監國,刮骨療傷固然疼痛,甚至有性命之憂。但這毒若是不颳去, 則必死無疑啊!”
說到最後,劉之渤直接向朱媺娖跪拜下去。
原本朱媺娖對如何處理這事確實有些猶豫, 但聽了劉之渤一番話, 便立即拿定了主意。
她掃視眾人道:“劉巡按說得對,朝廷不是藏汙納垢之地,更不該包庇那些罪大惡極者。
不過此事若處理不好,確實容易讓軍中人心惶惶。
這樣,軍務處便與法務處商議一番,明確究竟犯了那些罪大惡極之事的人不得原諒。
然後再依據此標準對搖黃匪首及部分闖軍將領進行審判。
不論審判結果如何,最終必須經監國府允准後,方可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