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入川通道,夔北部署(第1/2頁)
章節報錯
說起來,朱媺娖自從在成都大敗張獻忠後,對大順軍採取的便是防守之策。
一則是因為最初的確抽不出足夠的兵力去攻略漢中。
二則是不想吸引大順軍的火力,更不想因此讓大順軍的動向在李自成南下前有太多改變。
然而四川北面到了明清之際,已然不再像秦漢之時那麼好守——事實上,從古至今,四川便說是四面險隘, 卻從沒能依靠險隘阻攔想要入川的敵人太久。
排除人的原因,地理也是一重大原因。
直明清時,四川北面從西到東依次有五條通道可以入川。
最西邊有陰平古道,可從陝西鞏昌府的階州、文縣等地南下,過玉壘關、白水關、蒹葭關入川。
然後便是最著名的金牛道。
金牛道卻又可以分成兩條路,西路可由略陽沿嘉陵江上游直接入川, 攻打朝天關。
但朝天關可以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易守難攻之極,一般沒人會選這條路入川。
當然,如果運來足夠好的大炮,那又是另一種說法。
東路便是之前朱媺娖、紅娘子等人入川所走的——由漢中寧羌州破棋盤關,匯同順嘉陵江上游南下的兵馬一起攻打朝天關。
再往東去,便是第三條通道,米倉道。
米倉道一帶,川陝被米倉山、巴嶺所阻隔,在秦漢三國時,原本只是極其難走的小路,可到了明清之際,已然走出了三條成熟的道路來。
其中兩條都可以由漢中府城南鄭縣直接出兵,過川北巴峪關、大壩關、米倉關後,一路繞向西邊,南下直取百丈關。
一路可順巴江上游支流南下, 破樺林關等關隘, 取南江、巴中。
最西路則需過蒙壩等關隘順巴水南下通江。
宋元明清四朝, 川陝商貿都相當發達, 所以米倉道才被走出這麼多條路來。
不過, 各個朝代為了繼續是這條川陝通道變得險要、好守, 陸續在各條路上設定了不少大小關隘,以上所講不過其中一部分罷了。
米倉道往東去,便是歷史上頗為著名的荔枝道了。
很多人都知道“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典故。
但很少有人知道,從南邊向長安送荔枝的道路有四條。
其中最東邊的一條通往福建,中間一條則通往廣東,最西邊的兩條卻都在四川,終點一為合州、一為涪陵——唐朝時四川南部也是有荔枝的。
其中,入川的第四條通道,荔枝道就是唐玄宗下令開闢的。
就明朝而言,也即是西安到漢中府東邊的西鄉縣,隨後過鎮巴、太平(萬源)、東鄉,然後便可能走水路,既由通川江進入渠江,過渠縣、廣安州便可到合州。
或者從達州東下樑山,然後順涪江支流南下墊江、長壽,轉入涪江(長江一段),順流而下便可至涪州(涪陵)。
這條荔枝道, 在明清之際同樣因為商旅往來變得沒那麼難走, 一路上的驛站、客棧體系也是相當完備,走個幾十裡便能有一個商旅聚集的街鎮。
李自成、張獻忠都曾由荔枝道進入過四川。
至於北邊第五條入川通道,便是由長江逆流而上,過夷陵進入夔州了。
崇禎十六年張獻忠入川,走得就是這條路。
相較而言,只要你水師足夠強大,走這條路反而比西邊的四條陸地通道都容易。
···
在眾人稍稍沉默後,李巖又道:“廣元西有白水關、蒹葭關,北有朝天關、棋盤關,李仁他們據險關而守,又有此前運去的大炮相助,偽順軍想要攻破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