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的郝光明一聽,就知道這是朱媺娖瞭解各種明末資料時漏掉的一個人物。

因為他也差點忘了這個人。

於是立馬上網查了查,然後就跟朱媺娖講述起呂大器的史料來。

“呂大器,字儼若,號東川,四川潼川州遂寧人。

萬曆十三年(1685年)生,崇禎元年進士。

歷任行人司行人,吏部主事,陝西關南道參議,固原按察副使,甘肅巡撫···”

後世呂大器這個人的史料還是比較充足和詳細的。

隨著郝光明將所查到的資料娓娓道來, 呂大器這個人的內在形象也在朱媺娖面前漸漸具體、豐滿。

呂大器被後世史料記載為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民族英雄, 而觀其一生所為, 也確實當得起這般評價。

但細看其資料,便會覺得這個人要比好些歷史人物更為鮮活。

其人中進士不久,便透過選官進入行人司,旋即就進入吏部,先後為稽勳司主事、考功司主事、文選司主事。

吏部主事雖然只是六品京官,卻清貴權實,呂大器能在中進士後幾年間就走到這一步,還是在崇禎早年間,其實是頗難的一件事。

須知,很多人中進士後是要等很久才選任為官的而且一般都是外放為知縣,能直接進入中樞為京官的絕對是當年進士中少數的那一撮。

郝光明認為,這與呂大器個人的才華、能力、人脈等各方面都脫不了干係。

也即是說,呂大器是應是位各方面資料都頗高的人才。

其為京官十年,因嫉惡如仇、清正剛烈,曾因一舉罷黜數千名偽造名字、印章者而聲震朝野。

但也正因為他這種性格,得罪了不少人。

之後顯示呂大器鮮活的一面就出現了——他自知得罪了不少人,於是在敵人出手前,就故作大病不治,得以告假返鄉。

從前面看,呂大器應該是一個直且剛烈的人,這種人一般頭都很鐵,往往會撞得頭破血流。

可呂大器卻相反,他往往能窺見先機,提前規避危險。

所以郝光明覺得,呂大器應該是一個外方內圓的人。

難得可貴的是,從日後其人表現看,他的外方還不是演出來的。即便是人設,也是一直立住了的那種。

崇禎十年,呂大器歸鄉後,恰逢張獻忠、李自成入川。

呂大器先是倡議知縣減免民眾課稅,又倡議修築城池,這讓許多人不解。

等張獻忠分兵攻打遂寧時,當地百姓因為壓力減小呼應的便不多。

呂大器又散家財招兵四百,協同守城,最終因城池堅固,百姓可依,堅持到另一位官員帶著兩千邊兵回遂寧,解了圍。

崇禎十四年其人任甘肅巡撫時,揭發總兵柴時華不法,柴被撤職,以副將王世寵接任。

柴因此懷恨在心,向西部土司、吐魯番借兵作亂,呂大器令王世寵征討,柴兵敗自焚死。

這時塞外蒙古數部以為有機可乘,以乞賞為名進犯。呂大器便以犒賞為由先穩住這數部蒙古,投毒於飲馬泉,毒殺蒙古部卒無數。

隨後遣兵出塞征討這數部蒙古,斬首七百,掃平其餘部,又招撫三十八部族,一舉平定西部邊患。

正因此功,呂大器才在崇禎十五年升任兵部右侍郎。

崇禎正缺能統兵征戰的文臣,於是就委任呂大器為保定、山東、河北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