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譚文的屍體,以及那雙死不瞑目的眼睛,李定國不禁感慨道:“譚文恐怕到死都不願相信,兩個弟弟會一起殺了他。”

一旁負手而立的馬乾也神色複雜,道:“譚弘、譚詣殘害兄長,確實死不足惜。

不過譚文將他們此前的密謀告知於我們,顯然也有將譚弘、譚詣交給朝廷問罪的想法。

而往日裡, 譚弘、譚詣做的那些腌臢事,要說譚文不知道,我是不信的。

他們這三兄弟的關係,以及如今的下場,呵呵,讓人一言難盡啊。”

聽了馬乾這話,李定國稍稍想想便明白了。

他隨即道:“不管怎麼說, 譚文都算是因公而死, 我會稟報給監國, 給他應得的封賞。”

馬乾點頭,“李總兵說的不錯,公是公,私是私,我們不能因為個人的看法混淆他們的功過。”

李定國又看向另一邊暫時淪為俘虜,接受整編的幾萬地方官軍。

之前二譚和王學詩、胡云鳳等人都是帶著幾千家丁想要連夜遁走。

因此這一場叛亂倒是沒有影響那些普通士卒。

最終,邊防軍這邊死傷不足百人,叛軍也只是死傷兩三千人。

剩餘的四五萬人全都投降,做了俘虜。

當然,如姚玉麟以及另外三個巡檢的人便沒被當做俘虜對待,只是收繳了兵器。

李定國道:“明日開始整編,同時從這些人當中蒐集搖黃十三家的情報。

整訓半個月,我們便可以開始掃蕩夔州及保寧府部分地區,順利的話興許能趕回成都過年。”

馬乾知道, 他們回到成都時也是該論功的時候, 不禁笑道:“但願如此。”

···

崇禎十七年, 十一月十八日。

自十月五日曾英收復重慶府城起,又陸續剿滅重慶府各州縣賊匪,截至目前,基本控制了整個重慶府。

只待監國府、四川布政司派來治理州縣的官吏,便可以令重慶府恢復秩序。

至於如何應對遵義府的王應熊等奉南京朝廷的文武官員,曾英選擇的是:率領邊防軍第一鎮、第二鎮,以及劉文秀的禁衛軍第二鎮,駐紮於綦江,等待監國府的命令。

不曾想,監國府的命令沒等到,卻先等來了王應熊的使者。

來的是位中年文官,尚未自報姓名,就帶著以往大明文官的倨傲神態,揚聲道:“曾將軍,王督師知你於成都大敗張獻忠,今又收復重慶,已向南京奏捷,為你請功。

不出意外的話,此番你至少官升三級, 封爵亦是有望。

如今張賊遁入貴州, 當乘勝追擊。故王督師讓你到遵義見他,與諸將共商追剿張賊之事。”

曾英聽了這番話想笑, 但當著這人的面終究忍住了。

只點頭道:“行,我知道了。”

中年文官見曾英身都不起,下意識就想呵斥,但瞧見廳中甲士都不善地看著,終究是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