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孫可望轉進,秦良玉接旨(第1/2頁)
章節報錯
繼任大西王位後,孫可望將十幾名軍中主要將領召集到府中商議要事。
“孤得探子彙報,曾英所率領的十幾萬大軍已經到了內江。
另外,遵義那邊新上任的四省總督王應熊也在集結官軍,準備攻打重慶。
這般局面,各位都說說,我們該怎麼辦呀?”
孫可望繼位後很快就進入角色, 開口便是稱孤道寡。
十幾名將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愁眉不展,一時竟然沒人說話。
孫可望皺眉,只能點名。
“王執行,你來說說。”
王執行算是這十幾名大西軍主將中唯一的一位老資格將領了。
張獻忠在的時候便能單獨領一路兵馬。
他以前和孫可望關係不錯, 在孫可望收攏大西軍剩餘兵馬,繼王位一事上也出力甚多,如今被孫可望任命為大西后軍都督。
他想了想,便道:“大王,原本我軍最好的出路便是順江而下,殺回湖廣。
但據末將所知,如今湖廣為大順軍白旺所部及明軍左良玉部所佔領。
另外,湖廣地方已經被打爛了,要啥沒啥,江西那邊又不好過去。
所以,去湖廣反而成了下策。”
聽到這裡,孫可望便按照戲文中的習慣,問:“那中策呢?”
“中策?”王執行被問得一愣,隨即尷尬道:“中策俺還沒想出來哩。”
孫可望看其他人也不像能出謀劃策的樣子,乾脆道:“算了,還是孤跟你們說道說道吧。
湖廣不能去,那麼我們能去的就只有貴州、雲南了。
雲南這邊, 看似沒有大兵, 但山高路遠, 還要經過四川的西南諸府, 一不小心我們可能就要被留住。
反倒是貴州這邊,雖有王應熊在遵義集結兵馬,可到目前為止,其手下也不過四五萬人馬,其中真能能打的也就一萬多。
而且王應熊這個人我打聽過了,是個老夫子,並不擅長行軍打仗。
因此孤覺得,我們或許可以從遵義突圍,進入貴州,再由貴州南下去兩廣。
孤聽說那邊本就富裕,又不像北邊經歷了許多戰亂,正適合我們大西軍取來做基業!”
孫可望麾下的這些將領,幾乎都是農民軍出聲,偶有一兩個官軍出身的,同樣沒多少文化。
他們聽了孫可望這番分析,都覺得有道理,想起傳聞中兩廣的富裕,眼睛也都亮了。
當即便紛紛表態——
“大王高見,兩廣確實是個好地方,尤其廣東。”
“聽說我們見到的那些稀奇東西, 都是從廣州濠鏡來的。”
“額也知道濠鏡,聽說那邊有很多夷人,方便買鳥銃、紅夷大炮。我們要是有紅夷大炮,成都城肯定就一天攻下了。”
“廣東不止有濠鏡,佛山知道不?聽說是大明鐵匠最多地方···”
就這樣,孫可望迅速統一了大西軍內部意見,決定從遵義突圍到貴州,然後轉進兩廣。
···
崇禎十七年,十月二十六日。
王應熊在接到南京弘光朝廷聖旨,為四省總督,忙活近一月後,終於是有了行動。
其以參將王祥所部一萬兵馬為先鋒。
親自總領總兵羅於莘等將領及所部兵馬近四萬,再加上徵來的三萬多民夫,號稱十萬大軍,由遵義軍民府攻入重慶府。
當日,先鋒參將王祥便攻佔了並無多少大西軍看守的綦江。
王應熊到達綦江縣城後,當即向弘光朝廷上奏捷報,升王祥為副將。
隔日,王應熊所統領的大軍向江津進發,遭遇大西軍突襲,頓時潰敗,退往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