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永寧與石柱,天使到來(第1/3頁)
章節報錯
龍文光道:“要說永寧宣撫司,就不得不說奢安之亂。
自土酋奢崇明於天啟元年叛亂起,直崇禎十年,叛亂才算徹底結束。
前後歷時十七年,使得以永寧宣撫司為中心的川雲貴三省交界之地生靈塗炭,民生凋敝,至今也只不過恢復了兩三成元氣。
原本, 平定奢安之亂後,朝廷是要順勢將永寧宣撫司改土歸流,設定府縣的。
然而朝中數次大議之後,有不少人都持反對意見。
其一,是因為播州之亂後改土歸流並不成功,每年耗費國家許多錢糧,卻不見多少收益。
其二, 有些人認為, 之所以會有奢安之亂, 是因為朝廷改土歸流之心太急,對土司們壓迫過甚。
再加上崇禎十年後,流寇及東虜越發勢大,國家錢糧嚴重匱乏,對永寧改土歸流之事便只能不了了之。
而在奢安之亂中,奢氏雖然幾近族滅,但水西安氏依舊保留有不小的勢力。
因此,臣以為當前監國府對永寧應以安撫拉攏為主,勿使其為敵所用。”
奢安之亂的主要人物奢崇明在崇禎三年便被殺了,只因這是一場幾乎雲貴川三省交界所有土司都參與了的叛亂,所以才遷延到了崇禎十年。
朱媺娖對奢安之亂自然是知道的,卻瞭解不多。
郝光明倒是查到了奢安之亂的資料,但發現內容太多了,而且如今都已經過去了七年, 便沒念給朱媺娖聽。
準備等到晚上,再和朱媺娖一起研究下這個看起來頗為複雜的“奢安之亂”。
朱媺娖聽了龍文光的話微微點頭, 然後便問:“那永寧安撫司如今各方都以誰為主?”
龍文光道:“永寧雖未改土歸流, 但早在天啟三年就劃歸敘州府管轄, 故文官當以敘州知府、敘永同知為主。
至於當地土司——奢安之亂平定後,朝廷行細分弱化土司之策,將原屬於奢氏等大土司的地盤分給了諸多小土司,故而如今當地土司並無堪為首領者。
但昔日奢氏與水西安氏關聯極深,如今奢氏已滅,反倒是水西安氏對永寧的土司們有一定號召力。
至於我大明在永寧的武將,當以昔日永寧衛世襲指揮使侯家最堪用。
如今永寧衛指揮使乃是侯良柱養子侯天賜,其人曾以遊擊將職從楊嗣昌剿流寇,只是數年徒勞無功。
再加上永寧民生凋敝,人口稀少,恐怕永寧衛並無多少兵可用。”
聽龍文光說完,朱媺娖先是沉思。
很快,她注意到殿中一片安靜,便抬頭道:“永寧衛具體該怎麼安排,諸卿也議一議,有好的建議,都可以提出來。”
在場的人並非都對永寧宣撫司、永寧衛、侯家有所瞭解,或只是一知半解, 早就想向龍文光、劉鱗長等人詢問了。
因此, 聽了朱媺娖的話,李巖等人立即小聲交談起來。
武將這邊則是圍住了曾英。
曾英雖然年輕,畢竟長於成都,又曾在重慶府征戰過半年,對旁邊的永寧也是有些瞭解的。
朱媺娖則是趁機拿出手機,用文字跟郝光明交流起來——郝光明說話,她打字。
她如今打字已經頗快了。
不過,郝光明對如何安排永寧衛也沒什麼成熟的想法,便查詢到侯天賜以及侯家其他人的資料告訴了朱媺娖。
結果朱媺娖聽完又是好一陣沉默。
說侯天賜,必須說侯良柱。
在平定奢安之亂中,侯良柱創下“西南奇捷”,因功封為永寧衛世襲指揮使,得賜功田千畝。
崇禎十年,李自成部流入四川,侯良柱率部拒賊眾於綿州,因寡不敵眾,力戰而亡。
崇禎都還不知道侯良柱戰死的訊息,就下旨剝奪了侯良柱的官爵,令侯家蒙受不白之冤。
後來崇禎雖然知道鬧了烏龍,卻也沒給侯良柱平反。
崇禎十三年,侯天賜到京城伏闕言志,表示願帶領侯家子弟及侯良柱舊將,招募勁旅,與賊寇血戰,下雪父恥,上報國恩,這才被崇禎嘉許,補為永寧衛指揮僉事,受遊擊,從楊嗣昌剿流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