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七月十八。

四川嘉定府犍為縣。

縣城內校場上,高勝奇正在觀看楊展練兵。

楊展,字玉梁,崇禎十年入京參加武考,騎射絕佳,高中進士第三名, 授官遊擊將軍。

之後楊展從楊嗣昌剿流賊,輾轉奔波。

崇禎十四年,張獻忠破襄陽,殺襄王朱翊銘。

身患重病的楊嗣昌聽聞此訊息驚懼交加而死(一說自殺)。

跟隨楊嗣昌剿賊數年徒勞無功的楊展,眼見流賊越來越勢大,朝廷不能制, 便辭官回鄉謀得了犍為縣典史之職,又為其子楊璟新謀得了犍為縣巡檢之職。

楊家本就是犍為縣土豪大族,在縣內關係盤根錯節,楊展便由此把持住犍為縣軍務。

自此以楊氏族人為骨幹,招募鄉民編為縣兵、民勇,兩三年練出上千精銳。

年初聽聞張獻忠入川,楊展料定官軍難以抵擋,因此再次招兵,將麾下隊伍擴招至三千餘人。

因此,高勝奇來到犍為縣後,不僅很容易就打聽到了楊展,也見到了楊展所練的三千精兵。

楊展身高七尺有餘,四十許,留著絡腮短鬚,英姿慷慨,或許是自恃本領過人,性格也有些傲慢。

高勝奇見到楊展之後, 直接拿出朱媺娖的手諭。

楊展看了後並沒有如劉鱗長、曾英一般質疑什麼, 而是豪爽地先請高勝奇大吃了一頓, 然後便帶著高勝奇來軍營觀看其麾下精兵的訓練。

看完後,楊展便站在點將臺上笑問:“高千戶覺得楊某麾下這三千精兵如何?”

“氣勢昂揚, 甚是雄壯。”高勝奇如實回答,臉上也帶著讚歎之色。

他並非表演,而是確實如此想的。

無論是以前在京城,還是隨朱媺娖一路南下,高勝奇見過的各路兵馬也算不少了。

楊展這三千精兵雖然不如紅娘子部的百戰精銳,卻也能與其他闖軍、官軍所謂的精銳相比了。

而且他能看出,這些並非沒見過血的新兵——川南既有賊匪,又有土司,楊展要訓練的這些兵馬可不缺乏實戰的機會。

“哈哈哈。”楊展聽了開心暢笑,又問:“值此成都危難之際,高千戶以為,若楊某帶這三千精兵前往成都支援,能獲得一個什麼職位呢?”

高勝奇聽了微微驚訝。

心想,楊展這是要官啊。

高勝奇雖然性格有些衝動,卻並不愚蠢,其父任錦衣衛千戶多年,他也是有些家學淵源的。

因此看著眼前這三千精兵,再看楊展的神情, 他便知道此人志向不小。

人有志向, 有野心,就會積極做事。

若是朝廷能駕馭得好,便得一員大將,並非壞事。

至於朱媺娖能否駕馭得住楊展這樣的人,高勝奇毫不懷疑——公主那可是有天賜大神通的,什麼人駕馭不住?

於是,高勝奇稍稍思考便道:“高某為錦衣衛千戶,軍中之事本不敢妄言。

但想來楊將軍若是真帶著三千精銳去援成都,一個參將的職位是少不了的。

而以楊將軍之能,想必立功輕而易舉,如此日後便是官至總兵,獲封爵位也不是不可能。”

“哈哈哈!”楊展聽了開心大笑,笑著笑著忽然停住,突問:“高千戶可見過公主殿下施展神通?”

“自是見過。”高勝奇順嘴答了,隨即就不禁惱怒地瞪向楊展,“楊將軍詐我?”

“哈哈哈,”楊展又是一笑,把著高勝奇的手臂道,“高千戶不要介意,實在是手諭中所說太過離奇,楊某不得不行此下策。

嗯,高千戶既然見過公主殿下的神通,那可否為楊某講一講,也好讓楊某長些見識?”

高勝奇覺得楊展這人表面豪爽勇猛,實則不乏心機。

高勝奇本身並不喜歡這樣的人,但還是帶著不悅答道:“手諭中不是說了嗎,公主的神通乃是往來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