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大明火器,古之巔峰!(第1/2頁)
章節報錯
軍器局大使、副使雖是九品末流小官,卻也聽說了有關公主的種種奇妙傳聞,知道今後相當一段時間川蜀怕是都由公主說了算。
軍器局本隸屬於布政司,如今被掛到公主的監國府軍工司下面,不就是由地方的軍器局變成了中央的軍器局嗎?
那他們也就等於成了公主的嫡系官員啊。
他們本以為會被責罰,如今不僅獲得戴罪立功的機會,還變成公主嫡系, 可不就是因禍得福?
就在大使、副使暗暗高興時,卻見朱媺娖又含笑看著他們道:“別忘了,先前你們承諾的,三日之內至少為軍器局招納一千名工匠。
三日後本宮再來視察,軍器局工匠只可比這個數目多,不能少。能做到嗎?”
軍器局大使很想說不能。
畢竟之前可以朝廷名義徵召工匠服役,頂多需要他個人貼補一小筆錢糧,恩威並施下興許就能招到一千人。
可如今依朱媺娖剛頒佈的政令,廢除匠籍, 官府都不許徵工匠服役了,只能以市價僱傭···
想到這裡,大使心中一動,暗想:公主讓我們與這軍工司從事一起指定軍器局工匠薪酬,興許正是要我們以薪酬吸引工匠。
以利誘之確實要比強徵更高明啊。
公主厲害。
明悟後,大使不再猶豫,當即應道:“卑職一定做到!”
另一邊郝光明將朱媺娖剛到軍器局做的這一套都看在眼裡。
按他在後世所看的大多數穿越套路,朱媺娖應該在瞭解工匠所處困境後,當場親自宣佈給工匠們多高的薪酬,以施恩義。
可事實是,有些事真不能拍腦袋決定,尤其是當你是一方領袖, 一位君主的時候。
否則今天圖一時爽快,給工匠們定下一個並不合理的薪酬, 回頭要麼是自己承擔苦果,要麼就是朝令夕改。
無論怎麼處理都不好。
所以,郝光明才會建議朱媺娖先讓李佐跟軍器局大使、副使向工匠們瞭解對薪酬的想法, 再依據實際情況去決定。
朱媺娖又道:“還有,今日立即將之前欠工匠們的錢糧按雙倍補齊,再挑選出過去兩月對官府派發任務完成度最高的一百名工匠。
前十名獎勵十兩紋銀,第十一名到第三十名獎勵五兩紋銀,第三十一名到第一百名獎勵一兩紋銀。
要讓工匠們知道,本宮治下,凡是為大明辛勞付出的,本宮都不會虧待他。明白嗎?”
大使眼光微閃,應道:“卑職明白,也一定讓工匠們明白。”
他明白,這媺娖這番話中“本宮治下”以及後一個“本宮”才是重點。
所以他必須讓工匠們明白,是因為公主,他們才將要過上好日子。
朱媺娖其實只是在複述郝光明的話,並不知道大使從她話中體悟出了那麼多層意思。
便是郝光明,也只是想利用立即補發欠薪、獎勵多勞者的方法在工匠中迅速樹立朱媺娖及新軍器局的信譽,目的並沒有大使想的那麼複雜。
朱媺娖環視眼前,見過了這麼會兒功夫,工匠們苦笑宣洩之後, 情緒已漸漸穩定,便道:“行了, 讓工匠們回到各自工位做事,你們帶本宮四處看看。”
“是。”
隨後,朱媺娖帶著龍文光及另三位布政司的官員參觀了軍器局。
軍器局大使、副使全程陪同引導,並介紹、解說了軍器局的各廠、坊、所生產專案,以及各種軍器武備。
明朝後期,不僅地方軍隊依賴地方軍器局供給武器裝備,甚至連中央都是從地方徵調,然後在下撥給各軍隊。
因此一些地方軍器局雖然有許多弊病,卻規模頗大,制度也算完善。
郝光明透過朱媺娖的參觀便得知,成都軍器局下轄盔甲、刀弓、火器、火藥四廠。
每個廠又有各種專門生產某種武器裝備的坊、所。
當朱媺娖參觀了盔甲廠、刀弓廠,郝光明只是看了個稀奇,並沒對什麼感到驚訝。
因為中國冷兵器在唐宋時期就已經發展到了巔峰,明朝冷兵器種類雖然繁多,但因為火器的出現,各種冷兵器更傾向於實用性與經濟性,反倒不如唐宋冷兵器的精湛工藝能讓人驚歎。
可是,當朱媺娖參觀了火器廠、火藥廠,卻是讓郝光明這個後世人大開眼界,也大感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