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承業帶著沈福騎馬抄近路,返回崗子村沈家。

此時,崗子村外,一間間簡易屋舍依樹林而建,難民已經全部安置妥當,有了粥棚難民不至於捱餓,中暑的難民喝了藿香正氣水正在恢復著。

楊承業看到一切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對沈佑的辦事效率非常滿意。

看到楊承業返回,沈佑急忙迎了上去,將沈福抱在懷裡,對楊承業說道:“二弟,難民暫時已經安置妥當,只是我們的糧食頂多撐三日,三日之後恐怕就……………”

楊承業點頭道:“三日足夠了,到時候會有人送來糧食。”

聽了楊承業如此說,沈佑才放下心來,接著又問道:“二弟,你給的那個藥方真是太好用了,好多生病的難民喝下竟然就好了,當真是神奇!”

“可不可以將藥方給哥哥?”

楊承業笑道:“大哥想要儘管拿去,我們兄弟不必如此客氣。”

聞言,沈佑笑道:“那好,這個藥方我就留下了。”

回到沈家之後,楊承業洗了個澡,換上了一身乾爽的衣服。

來這個時代已經有些日子了,對於古裝楊承業還是有些穿不習慣,還是覺得現代的衣服方便一些。

此時楊承業穿著他自己製作的大背心和大褲衩,吃著從井裡撈出來大西瓜別提多愜意了。

楊承業一邊吃著西瓜,一邊翻看著線裝的《九陰真經》。

《九陰真經》下卷有十五章,楊承業憑藉驚人的記憶力將這十五章的內容全部記了下來。

首先楊承業要修習的就是易筋鍛骨篇,據上面記載,練成之後功力會進展迅速,而楊承業空有黃裳所灌輸的功力,卻無法引為自己使用,關鍵就是他體內筋脈、骨骼都太過脆弱,無法承受那些功力龐大的壓力。

現在有了易筋鍛骨篇楊承業就可以淬鍊他的筋脈和骨骼,從而更多的吸收自己體內的功力。

“人徒知枯坐息思進德之功,殊不知上達之士,圓通定慧,體用雙修,即動而靜,雖攖而寧,………”

楊承業按照易筋鍛骨篇內的口訣一遍一遍地修煉著,一絲絲氣勁從其丹田內溢位,紛紛進入他的骨骼和筋脈處,將它們一點一點的強化著。

另一邊,張俊與其隨從侍衛一路快馬揚鞭,風馳電掣,七日的路程僅僅用了三日便趕到了嘉興城,就連在驛站都未曾停留。

此時張俊一心想著辦好老神仙交給他的考核任務,以期老神仙能早早的收他為徒,學習長生之術。

張俊的這一舉動令王安措手不及,驛站根本沒有給他彙報,張俊便已經抵達嘉興城,王安慌忙迎接。

這三日中,王安將搭建帳篷、屋舍開蓬施粥的工作扔給了師爺和趙捕頭,而他自己則走街串巷蒐羅著古玩字畫。

師爺和趙捕頭挨家挨戶的找到那些鄉紳、富戶、商賈催繳他們所捐的錢糧。

那些商賈還好說,全部上繳了他們報出的錢糧,而那些富戶則拖拖拉拉,師爺和趙捕頭用了兩天的時間才收集齊全,累的兩人的腿都細了。

由於上繳米糧,嘉興城內糧鋪的米價持續漲價,令居民怨聲載道。

張俊來到嘉興城外,看到的是狂野無邊,沒有一個難民的蹤影,不由疑惑不已。

“下官嘉興知府王安率眾拜見欽差大人。”

王安帶著嘉興府所有的知縣、本地豪紳共計數百人站在城門外迎接張俊一行人。

“大人,下官已經在府衙置辦了酒宴為大人接風洗塵。”

王安小跑著來到張俊馬前,陪笑道。

張俊看了看四周,皺眉道:“難民呢?為何不見?”

“這個……………”

張俊的問話,頓時令王安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