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在《天龍》中經常出現,並且還是主角,但是在《射鵰》與《神鵰》中基本沒有出場,而且弟子很少在江湖上行走,也不知是何原因。

畢竟現在少林是在金國的統治區,難道是金國刻意打壓?

想想少林作為江湖中最強大的一派,金國作為外來人, 當然要顧忌了,打壓是少不了的。

金國沒直接派兵把少林滅了,還是考慮到這樣做一來損失巨大,二來會引起動亂。

要知道少林不但是武林大派,有許多分散一方的俗家弟子,很多都做官經商,滅了少林,這些俗家弟子怕是要造反。

而且少林還是佛家門派, 是佛門之首, 滅了少林,整個佛家之人都要反抗。

楊承業都感覺自己的運氣恐怕是要逆天了,剛來到這個時代便得到了武林至寶《九陰真經》,如今又得到《九陽真經》,這些可都是武林中人夢寐以求的。

不過以楊承業目前的這個身體狀況還是不宜修煉《九陽真經》為妙,還是先找到《易筋經》,等得到《九陰真經》上卷之後再兩者同時修煉為妙。

不過不能修煉也不代表不可以先將《九陽真經》記下來。

想著,楊承業便翻開《九陽真經》的正文: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

氣沉於淵,力凝山根,運氣之時,須得氣還自我運,不必理外力從何方而來。

虛實須分清楚, 一處有一處虛實, 處處總此一虛實,氣須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

要用意不用勁,隨人而動,隨屈就伸,挨何處,心要用在何處。

前後左右,全無定向,後發制人,先發制於人。

我勁接彼勁,曲中求直,借力打人,須用四兩撥千斤之法。

彼之力方礙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裡,雙手支撐,一氣貫穿,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則右虛,而左已去。

氣如車輪,周身俱要相隨,有不相隨處,身便散亂,其病於腰腿求之。

先以心使身,從人不從己,後身能從心,由己仍從人。

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勁之大小,分厘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髮無差。

前進後退,處處恰合,工彌久而技彌精。

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已動。

勁似寬而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

陰到極盛,便漸轉衰,少陽暗生,陰漸衰而陽漸盛,陰陽互補,互生互濟,少陽生於老陰,少陰生於老陽,凡事不可極,極則變易,由重轉輕,由輕轉重。

力從人借,氣由脊發。胡能氣由脊發?

氣向下沉,由兩肩收入脊骨,注於腰間,此氣之由上而下也,謂之合。

由腰展於脊骨,佈於兩膊,施於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謂之開,合便是收,開便是放,能懂得開合,便知陰陽。

…………

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楊承業將《九陽真經》的內容背誦下來,等到日後得到《九陰》下卷再修煉。

時至傍晚,楊承業再次來到藏經閣外,此時的覺遠已經在藏經閣外等著他了。

看到楊承業,覺遠興沖沖地跑了過來。

“大哥,你終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