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七絃琴(第1/2頁)
章節報錯
諸葛亮把目光投過來,詫異道:“懷恆,此扇精雕細琢,做工精美,當真是稀奇。”
“我知先生喜愛羽扇,故提前備下一面,以贈先生,”蘇毅微微一笑。
扇搖戰月三分鼎,石黯陰雲八陣圖。
諸葛亮手中的白羽扇肯定不是用來消暑解熱的,《太平御覽》記錄道,諸葛亮軍於渭濱,乘輿葛巾,將白羽扇,指麾三軍,皆隨其進止。
由此可見,手持白羽扇是用來指揮軍隊作戰的。
當然,天氣炎熱的時候用它來扇扇風也是非常合適的。
除此之外,在多名歷史人物的傳記中都有記載,羽扇被用作指揮作戰。
尤其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是一種相當普遍的指揮作戰的方式。
《魏書·傅永傳》中記載道,永敗齊將裴叔業於豫州,獲叔業傘扇鼓幕甲仗萬餘。
還有《晉書·顧榮傳》也記載道:榮麾以羽扇,其眾潰散。
當然,也有一些記載比較玄學,如《北齊書·陸法和傳》中寫道,法和執白羽麾風,風勢即反。
問題來了,為什麼要使用白羽扇指揮軍隊?
這裡有一個最簡單、同時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羽扇顏色潔白,非常顯眼,在戰場上容易被部下識別。
“既然如此,那亮就卻之不恭了。”諸葛亮接過羽扇,連連笑道:“來而不往非禮也,我也送給懷恆你一樣東西。”
蘇毅眼睛一亮,嘴上卻推辭道:“孔明先生,這怎麼好意思呢?”
諸葛亮笑而不語,從身後取來一個長條狀的東西,因為上面蓋著一層黑布,所以蘇毅也不知道它究竟是什麼。
“孔明先生,這是何物?”
“這是一把七絃琴。”諸葛亮把黑布掀開,接著說道:“此琴由我親手所制,琴身採用杉木製成,足足花費半年的時間才得以成形。”
蘇毅定睛看去,七絃琴長約三尺六寸五,面圓底扁,造型優美。
琴面紋理梳直勻稱,向內外側呈瓦弧形。
琴身由外向內,縛弦七根。
琴絃粗細不一,皆是用絲質製成。
“好琴,好琴!”
蘇毅連連讚歎道。
他只知道諸葛亮喜歡音樂,沒事就愛哼唱兩句《梁父吟》。
卻沒有想到,諸葛亮還能製作出如此精美的七絃琴。
“若用此琴彈奏,樂曲定然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蘇毅脫口而出道。
“我知懷恆亦是那喜愛音律之人,這才舍痛割愛,將此七絃琴相贈。以後,七絃琴有了懷恆這位新的主人,也算是沒有埋沒了它。”諸葛亮看著蘇毅,將七絃琴遞出,載笑載言道。
“古有伯牙、鍾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今日孔明先生贈琴之誼,毅真不知該作何感謝。”
“懷恆此言差矣,你我皆是愛樂之士,佳琴終得歸宿,亮亦心中歡喜。快快接過琴。”
聽到這,蘇毅不再猶豫,雙手接過七絃琴。
心中升起三分欣喜的同時,他的臉上變得有些微微泛紅。
諸葛亮如此稱讚自己,蘇毅感覺有些不好意思。
自古文人雅士,將撫琴作為修身養性的方式之一,琴也是千百年來文人雅士手中最愛不釋手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