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隆中對(第2/2頁)
章節報錯
“得見孔明先生,毅亦是幸甚。”蘇毅應道。
諸葛亮輕笑一聲,道:“寒舍簡陋,勿要嫌棄,我等不如移步書房,先飲一杯茶。”
“甚好,甚好。”劉備載笑載言道。
頃刻,書房內。
三人分賓主坐定。
童子正在一旁靜靜地烹著茶。
“備留下的書信,不知先生可曾一看?”劉備看向諸葛亮,率先開口道。
“昨夜歸來,我已將書信閱畢,觀信中之意,足以見將軍憂民憂國之心,只恨亮才疏學淺,恐負將軍厚望。”諸葛亮搖著白羽扇,徐徐說道。
蘇毅在一旁聽著,心中暗道,諸葛亮啊,你也太謙虛了。
難道越是有才華的人,他就越低調?
“先生莫要自謙,懷恆之話,司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語,又怎麼會是虛談?”劉備面色真摯,毫不遲疑地說道:“還望先生不棄鄙賤,曲賜教誨。”
“懷恆、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也。亮乃一耕夫,安敢談天下事?”諸葛亮頓了頓,接著說道:“將軍又何必舍美玉而求頑石?”
聽到諸葛亮將自己抬舉得這麼高,蘇毅頓時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作為一個面子薄的人,他的臉上霎時有些微微泛紅。
只不過,劉備與諸葛亮忙著對話,並沒有注意到蘇毅的異樣。
“大丈夫生於天地間,身懷經世奇才,豈可空老於林泉之下?願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不吝賜教!”劉備五指併攏拱手合抱道。
“說得好!亮願聞將軍之志。”諸葛亮撫掌大笑道。
“孔明先生,自董卓篡逆以來,奸賊四起,天下大亂,綱常淪喪,蒼生蒙難。備身為漢皇后裔,每日凌晨眺望南天,時時刻刻心痛如絞。
我奉天子之命,欲伸大義於天下,扶乾坤之既倒,救黎民於水火,奈何智術淺短,起兵至今屢屢為強敵所敗,幾番喪家失所,數次顛沛流離。
備每念及天子密授血詔,可以說是日夜不寧,有如萬箭穿心,痛不可當。上不能承天扶漢,下不能手刃奸賊。
備愧對天子,愧對蒼生。
誠請先生,教我良策!”
劉備的聲音很是沉重,額上青筋暴起,眉毛也不自覺得擰在一起。
烽煙四起,生靈塗炭,平定亂世實在是難如登天。
蘇毅在想,這一世,有他的存在,也許總歸是會有一些改變的。
至於這個亂世能變成什麼樣子,至少現在,蘇毅還不知道。
一旁,諸葛亮聽著劉備的一番肺腑之言,仰頭望天,沉默片刻。
下一瞬間,他的眼睛變得清明起來。
“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傑並起。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
……
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此亮所以為將軍謀者也。惟將軍圖之。”
諸葛亮的聲音很是平穩,一字一句卻震懾人心。
這一席話,語意流暢,層次清楚,邏輯性強。
充分顯示出諸葛亮縱談天下大勢的意氣風發,及其超凡的政治家、軍事家的才能。
此時此刻,蘇毅見證了這一偉大的歷史!
他在一旁全神貫注地聽著,生怕錯過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