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丞相,我等兵敗,樊城也丟了,請丞相治罪。”曹仁的聲音略微低沉,顯得有些失魂落魄。

一旁的李典低下頭,面帶慚色。

“李典!”曹操開口叫道。

“罪將李典拜見丞相。”李典抬起頭,看向曹操。

“你行事謹慎,我才令你為副將,曹仁輕敵冒進,為何不阻攔他!”曹操面色微沉,雙目有光,不怒自威。

李典長嘆一口氣,臉上浮現出一絲無奈,“末將曾再三勸阻,奈何,奈何……”

“曹仁,你居功自傲,不聽規勸,必然遭此大敗。”曹操面帶慍色,看向曹仁,厲聲喝道。

曹仁跪伏在地,連聲喊道:“末將有罪!末將有罪!”

“念你往日多有功勞,此次不予治罪。切記,為將者,傲慢實乃取禍之道,如若長此以往,必會自取滅亡。”曹操聲音極其平穩,帶著一絲震懾人心的威嚴。

“謝丞相不責之恩。”

“勝敗乃兵家常事,損幾萬兵馬,丟幾個城池,我並不在意。”曹操頓了頓,話鋒一轉:“不過,劉備先前全然無法與我軍抗衡,可為何偏偏此次我軍進攻新野,卻是一敗塗地,連八門金鎖陣也被其所破,我料定,劉備軍中定有能人。”

此言一出,底下頓時響起嗡嗡的議論聲。

“丞相所言極是,聽說劉備手下得了兩名賢士,一人姓蘇,名毅,字懷恆,另一人姓徐,名庶,字元直,定是這二人為其出謀劃策。”一名謀士上前一步,徐徐說道。

此人身長八尺三寸,有鬚髯之美,正是程昱,程仲德。

程昱本名程立,因夢中在泰山捧日,故而更名程昱。

昱,就有日光、光明的意思。

最初,程昱曾在東阿率領民眾抗擊黃巾,初平三年,被曹操徵辟為壽張令,就此開始為曹操出謀獻策、征戰四方的一生。

“哦?”曹操微微側目,問道:“二者何人也?”

“徐庶幼好學擊劍,後折節向學,遍訪名師,學得一身才策謀略;蘇毅常與司馬徽等名士縱論天下之事,雖年少卻博學多才,其智超群不凡,實乃奇人也。”程昱沉吟片刻,隨即開口說道。

曹操面帶詫異,開口問道:“徐庶之才,比君如何?”

“十倍於我。”

“蘇毅之才,比君如何?”

“此人既與潁川名士為友,其才必定亦是十倍於我。”

聽到程昱對二人的評價如此之高,曹操不禁嘆道:“如此之賢士,竟落得劉備手下,著實可惜。”

“丞相可是又起了惜才之心?”程昱看著曹操,說道。

“不錯,只是如今我心中有所憂慮,劉備已有關張趙此等武將,現在又有能人輔佐,如若其羽翼豐滿,恐難以根絕。”曹操眉頭深鎖,沉聲說道:“南征之事必須早做打算,諸位,可有何建議?”

“天氣即將轉寒,此時不宜用兵,待到明年春暖時節,即可揮師長驅直入攻取荊襄。”又有一位謀士上前一步,開口諫道。

說話之人名叫荀彧,字文若,潁川郡人。

早年間,荀彧被稱為“王佐之才”,他是舉孝廉出身,任守宮令,即掌皇帝用紙筆墨及尚書諸財用、封泥等等。

董卓亂政後,荀彧棄官歸鄉,率領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

初平二年,即公元191年,荀彧離開袁紹而投曹操,曹操當即大喜,道:此吾之子房也。

這一年,荀彧年僅二十九歲。

“文若所言極是,傳令,即日起,加緊操練水軍,打造戰船,待到來年開春,一舉踏平荊州。”曹操微微點點頭,眼中跳動著閃爍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