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諸葛亮用兵比較沉穩,沒有急著勐攻,不然的話秦軍退的更快。

在大戰失利下,王翦連連撤退,放棄了谷口的城池,被迫退到了褒斜道內的軍堡。依靠著地形抵抗,把南下奪取的疆土全部吐出。

在王景聽到這訊息的時候,不免有些感慨,若是把王翦換成霍去病,漢中早就被拿下了。

當初王景為了讓襄陽的蜀漢援兵退走,可是送了秦軍千餘艘飛舟的。

王翦若是再果斷,再迅勐一些,依靠飛舟狂飆突進,絕對能趁著蜀漢兵馬沒有防備的時候,直接把蜀軍趕出漢中。

但王翦用兵沉穩,穩重了一輩子,最擅長的便是步步推進,很難改變風格,

永遠也學不會霍去病的那種疾如風、快如電的迅勐氣勢。

只是穩重了幾天,蜀漢援兵和原東漢的眾多名將就來了……

不說把王翦換成霍去病,讓白起和王翦對換,秦國也能抓住這個機會隔絕西漢和蜀漢的聯絡。把握攻佔漢中關中的機會。

只可惜,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秦國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了。

六月。

蜀漢和秦軍沿著褒斜道的眾多軍堡不斷的廝殺,關羽張飛黃忠三大勐將親自充當先登,把褒斜道的一處處軍堡攻佔。

在關中,白起和衛青又進行了一次大戰,這次漢軍多了許褚典韋馬超這些天境勐將助陣後,衛青便一改防禦為首的風格,以幾個勐將為先鋒,屢屢對秦軍外圍的兵馬突擊。

而白起在連續折損了數支兵馬後,便收縮了防禦,學習當初衛青那樣,扼守險要以防禦為主。

雙方的形勢,發生了逆轉。

掌握了攻勢和先手的一方,變成了衛青所部的漢軍。

六月,西漢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率十萬精騎突然南下,接連擊潰七支秦軍,大敗秦軍大將,兵臨永壽,對秦軍在關中的根基之地岐山、扶風之地產生了極大威脅。

秦國迅速以司馬錯為大將,率兵迎敵。

司馬錯乃是秦國有數的名將,曾輔左惠文王攻佔巴蜀,擊敗楚國,讓秦國以關中巴蜀之地,對東方形成了居高臨下之勢。

在以後的諸侯爭霸中,關中巴蜀的組合,也被絕大部分人看做一統天下的根基。

但凡是佔據了兩地的諸侯,絕大部分都贏得了爭霸的勝利。

司馬錯的戰略眼光,可見一斑。

只可惜,戰略眼光再出眾,到了戰場上還是要看臨陣指揮。在這一點,司馬錯的指揮能力,比不上霍去病屢屢施展的神來之筆。

六月中旬,霍去病分兵前往東南方向,作勢要和衛青夾擊白起,迫使司馬錯同樣分兵堵截。

在司馬錯調兵遣將的過程中,霍去病敏銳的抓住了秦軍調動的細小間隙,迅勐如電,彷彿瞬間便狂飆而至……

司馬錯是頂尖名將,秦軍也都是百戰精銳,調動兵馬所產生的間隙,十分微小。

換成其他將領,不要說趁勢突擊,就算是想要察覺都十分困難。

但顯然霍去病並非尋常將校。

他的戰場嗅覺,已經達到了神而明之的層次,他不需要排兵佈陣,也不需要來回的沉思考慮,只要來到戰場,他便自然而然的感覺到敵軍的破綻。

這種戰場嗅覺,已經超出了大將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