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戰略方向 論功加官(4K)(第2/4頁)
章節報錯
在被劉伯溫提醒之後。
王景的目光就開始放在了長江上游,把南宋的威脅放到了第二位,甚至第三位。
「朕命賀若弼出兵安慶,以賀若弼之能,必不會令朕失望……伯
溫,你今天獻策,令朕思路頓開,不過你剛剛投奔,沒有功勞,朕暫時不好提拔!」
「這樣吧,你先去江東行營,輔助慕容紹宗和史萬歲,督促他們破敵,若是宋軍戰敗,你便持我節杖,和宋軍暫時議和……議和的條件,你可以見機行事。」
王景沉吟了片刻後,緩緩說道。
他不想和在宋軍身上拖延太多時間,最好能在拿下臨安之後,和宋軍簽訂協議,讓宋軍向南開闢,雙方在幾年內不再發生衝突。
既然無法把對手一棍子打死,那就先把對方打個殘廢,打的心懷畏懼,不敢向大夏挑釁。
當然,這都是王景的想法。
如果趙杳和宋軍真的不顧生死也要和夏軍血拼,那王景也不會手軟,一定再派兵馬將之追殺殆盡。
「陛下如此恩遇信重,臣萬死難報!」
劉伯溫神色有些動容,站起身來,恭敬的向王景行了一禮。
他能感覺到,王景對他這個剛投奔之人的信任,還賜予節杖和見機行事的權柄……這是讓他掌握權利能迅速立功啊。
並且這種善意,沒有一點算計。
劉伯溫只能暗中感慨,幸虧自己投奔了陛下,這是投對人了。
「去吧,希望你能不負所望,早日功成,以後朕率軍西進,攻打江陵的時候,還要你來軍中為朕出謀畫策呢!」
王景面上露出笑容。
劉伯溫躬身再次行禮,後退三步,這才轉身在太監的帶領下告退。
對方離開後。
王景在花園中沒有停留太長時間,就回到了勤政殿,召見三省重臣和六部尚書,商議寧德行省的一些事情,以及為大軍的封賞做準備。
每次大軍出戰,夏軍兵卒只要能立下功勞,就能得到賞賜。
有功必賞,有過必罰,這便是夏軍戰鬥力無比強大,所向無敵的根基之一。
這些沒什麼好說的,封賞多少已經形成了規矩。
主要是為這次南征論功,誰的功勞第一,誰的功勞第二,還有軍中立功將校的名單,都需要論證討論。
其中雜號將軍以上的功勞,必須由王景親自確定。
「這次南征,謝玄功勞第一,韋睿功勞第二,傅友德功勞第三……謝玄和韋睿當冊封爵位,傅友德加官、賜田,賞鼓吹……」
王景看著遞送上來的奏疏,微微點頭。
謝玄功勞第一沒有太多質疑,是他率軍攻下高淳,成了南征大勝的關鍵,堵住了朱元璋南下的道路,血戰連場,積功第一。
而韋睿則是獻策有功,又率軍牽制了宋軍主力。
傅友德的功勞,因為句容和金陵都是明軍主動放棄,少了許多,只能排在第三。並且他壽春縣公的爵位,再往上便是郡公和郡王了。
他這次的功勞,還不足以成為郡公,只能加官、賜田,以及賞賜一些榮譽性的東西了。
這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