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東晉一方的大將軍,甚至比謝玄更得晉明帝的信任,負責指揮宣城的守軍和朱元章對陣,可惜他能力再強,也抵不過明軍的圍攻,最後城破被俘。

這段時間,他都在宣城處於被看押的狀態。沒有正式為明軍效力。

“是啊,明軍雖然強盛,但終究不是陛下的對手,如今士衡來到金陵,看到了如今金陵的情況,便知道陛下的能力!”

謝安聲音和緩,說道。

陶侃笑了一聲,“你說得對,夏皇的確是英主明君,好在我還沒有為明軍效力,要不然這麼短時間,先後為三家諸侯效力,怕是要變成三家之奴啊!”

“士衡說的過了,當初宣城被圍,幼度遠在廬江,你在宣城孤掌難鳴,非戰之罪……陛下也對士衡十分讚賞,這次召見你來金陵,便是要委以重任!”

謝安說道。

委以重任?

陶侃眉頭微動,心中念頭迅速轉動,很快就明白了對方這話的意思,宣城如今也落入夏軍之手,不過這片土地先後經歷戰火,並不平穩。

王景應該是想要借用他的名聲和能力,前往宣城鎮壓亂局。

他久在宣城,對這裡的情況瞭如指掌,的確是解決這件事情的最佳人選。

只要是九階的名臣,基本上沒有傻子,一個個的都是聰明人,陶侃也是如此,聽了謝安一句話,就知道王景對自己的態度了。

“陛下之前說過,等士衡來到金陵之後,會很快召見,算算時間,應該便是明日了!”

謝安面上一直保持著澹笑,給陶侃講解讓他來的目的,以及大夏朝堂的簡單情況。

陶侃和他算是同一時代的人,以前還同殿為臣。

若是陶侃加入大夏,那麼他和謝安、謝玄天然便是一派,他們這一派再加上謝晦,軍中的沉田子、實力也不算弱了。

陶侃也明白這點。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一個王朝的朝堂,便是一個最頂級的江湖,無數文武臣子,只要加入其中,就會身不由己的成為某個派別之人。

派別不同,利益訴求自然會產生衝突,這時候,君王便可高高在上,調節麾下群臣。

無論是什麼世界,什麼力量等級,即便是原世界傳說中的天庭,也是如此。

不同的是,有的君主能震懾八方,麾下的派別鬥而不破,都能為勢力的擴張增強而努力,而有的君主沒有威嚴,麾下就會誕生黨爭,勾心鬥角,你死我活。

對於加入大夏,陶侃並不反對。

而謝安、謝玄,還有謝晦,陳郡謝氏的三人,有文有武,能力不凡,和他們走的近一些,也沒有什麼壞處。

……

第二天。

就如謝安說的一樣,王景在勤政殿召見了陶侃。

對於這位武廟名將,治理地方的能力更在統兵之上的名臣,王景頗感興趣,在召見的時候,詢問了不少問題。

而陶侃面不改色,對答如流,或許他的答桉偏重於魏晉時代,和大夏的體系有個別的地方不相符,但他處理事情的方向,以及思路,都十分的巧妙。

能在世家門閥勢力最強的時候,以寒門之身成為朝廷重臣的陶侃,名聲雖然還沒他的後代陶淵明大,但能力遠勝尋常的九階名臣。

單論內政能力,都在九十點以上。

與此同時,王景也從他的言語之中,知道了陶侃對於世家門閥的態度,陶侃雖然出身寒門,但並沒有對門閥喊打喊殺。

總的來說,他做什麼事情都習慣按照國法和所處的時代來處理內政和軍務。若是國法要求打壓豪族,他便以國法為準繩。

若是世家門閥勢大,已經碾壓皇權,能更改國法的程度,他也不會頭鐵和對方撞的你死我活。

漁夫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陶侃的心境和作風,差不多便是如此。

離開皇宮後。

陶侃身上多了一個監察御史的官職,屬於督查省,等到寧德行省設立之後,就要和章惇一起前往宣城……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