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以鎮守一方平定民亂留名青史,尤其是亂軍遍地,民心不穩的地方,越是能顯現出陶侃之能。

所以在說到這些被攻下的城池郡縣后王景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的就是陶侃的名字。

這是讓陶侃前來滅火。

當然王景也不會虧待對方,等陶侃把這些城池治理安穩,在襄陽、南陽等地設立中原西道的時候,陶侃也會順理成章的積功成為道級封疆大吏。

道級***之上,便是大夏的中樞主官了。「陶侃······讓他來很合適!」

高頭連聲的贊同。

說笑間,他們乘坐的戰船就穿過大浪,在路過章山的時候,王景還特意的在這裡停留了一下。稍稍祭祀了一下陣亡的袁朗和水軍兵卒。

隨後,王景一行人就返回了江陵。

剛回來,秘文監的文吏就一臉喜色的前來報喜。

「陛下,大喜啊!金陵傳來訊息,工部和道正司創出了傳音法壇······」

王景神色一動,連忙把喜報接過檢視。目光在奏疏上掃了一下,王景的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

「不錯,果然沒有辜負朕的期望!傳音法壇成型,隨後飛天神舟打造成功,大夏對地方

的統治力,就能提升數倍!」

傳音法壇,是工部和道正司聯手研究,用來打通兩地聯絡通道的東西,法壇打造成功即便相隔數千裡,也能在兩地迅速的傳遞訊息。

在王景看來,這傳音法壇就是神州世界中的聯絡電臺,只是透過靈石、法陣、符篆實現而成。

當初王景和群臣議事的時候,曾說過攻下江陵便是大夏王朝統治的極限。

再繼續向外擴張,對大夏不但沒有好處,還會讓大夏臃腫不堪,反應緩慢,牽制大夏王朝的力量。

影響王朝統治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距離太遠訊息傳遞太過緩慢,造成中樞反應遲鈍,無法及時察覺邊鎮的動亂······

另外便是中樞向地方行軍的速度。

例如大夏王朝攻下嶺南,但因為距離太遠,嶺南發生了動亂中樞卻反應遲緩,等聽到訊息派遣兵馬,又因為兵馬到達的速度太慢,導致小事變成大事,大事形成動盪。

考慮到這些,王景就讓工部和道正司研究解決的辦法。

當初圍攻項羽時工部拿出來的御風飛舟,便是解決大夏迅速排程兵馬的難題而產生的寶物。

如今,

針對傳信的傳音法壇也研製成型。對大夏王朝來說,的確是一個大喜事。「恭喜陛下,恭喜陛下!有傳音法壇,我朝對地方、邊鎮的掌控程度更上一層!就算攻下整個東漢王朝,也能迅速將之消化了!」高潁、劉伯溫和虞允文等人也都露出了喜色,出聲恭賀。

王景哈哈大笑。

和這封奏疏一起送來的,還有一座已經制作成型的傳音法壇。這座法壇可以瞬息間和金陵通訊。

不過,法壇每次都要消耗好幾枚金晶幣,使用起來,消耗不菲。

想要推廣到民間,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

這情況,只要是瞭解到原世界後世電臺的誕生和發展情況就能理解。

這些關係到軍國要事的東西,一開始都價格昂貴,隨著不斷的完善改造,這些東西才會慢慢的向民間開放。

無論如何,傳音法壇的出現,更貼近了王景心目中的王朝發展。

和源世界那些歷史王朝沒有區別的話,那王景豈不是白來神州一趟?在追求天帝偉業,長生仙神的道路上,王景也要改變神州,讓神州世界多少向自己設想中的靠攏。

這些研究出來的東西,便是一個開始。以後,以靈石為能源的東西會越來越多而所有發明出來的東西,也會讓大夏王朝越來越強大。

大殿內,傳音法壇擺放在中間。

王景意念一動,一股力量灌入法壇之中激發了其中的大陣,鑲嵌其中的金晶靈石光華一閃,法壇就浮現出無形的力量勾連虛空。「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