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秋季出兵(第2/2頁)
章節報錯
除了東漢疆土的分割,唐儉也對高熲的第二個問題給了隱晦的回覆,李唐和曹魏、冉魏的盟約只維持到東漢覆滅後。
等東漢覆滅,李唐便會向河北出手。大夏可以向青齊之地擴張……
也就是說,等到盟約結束後,本來和李唐結盟的曹魏、冉魏,就會變成夏軍和唐軍的口中食,其中李唐看上了河北。
中原則交給大夏。雙方各取所需。
在頂尖王朝的眼中,曹魏冉魏這樣的勢力,根本不足以和自己平起平坐,現在和他們聯手,主要是利用。
誰也不會真的以為擊敗東漢之後,李唐會容忍曹魏奪回汴梁,向中原西部擴張吧?
高熲又詢問了幾個問題。
唐儉能直接回答的便直接回復,有些無法做主的便表示自己回去請示陛下。
結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尤其是李唐和大夏這種神州頂尖王朝,兩大王朝一北一南,天生盟友,在沒有擴張到一定程度之前,雙方不會有根本的利益衝突。
越是這樣,雙方結盟的條件就要討論的越清楚詳細。
有些事情提前說好,比以後出現糾紛造成衝突要好。
“在下沒有問題了……”
半響後,高熲要問的問題問完,唐儉也稍稍鬆了口氣。
王景說道:“就如使者所言,唐夏合則兩利,對於結盟的事情,朕答應了,不過要朕出兵的話,還要等一段時間!”
大軍出兵的時間有講究。
在勢力不強的時候,王景什麼時候想出兵都可以,但到了大夏擁兵數百萬,有億萬丁口的時候,一旦出兵,動輒百萬以上的大軍。
百萬兵馬,所需要的糧草物資,需要千萬人為之忙碌。
動用的兵馬越多,大夏王朝受到的影響就越大,若是春耕的時候出兵,那千萬青壯便無法在田地耕種,能影響一整年的糧食產量,一不小心,整個王朝都會缺糧饑荒。
唯有秋高氣爽,把田地裡的糧食收割完畢,農閒出兵才是最好的時機。
“外臣明白!”
唐儉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對王景這話沒有任何意見。
不過,他還是忍不住的提醒道:“不過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貴我兩家聯盟的事情,東漢肯定會知道,以劉秀鄧禹之能,肯定也會派使者聯絡蜀漢、西漢!”
“大夏出兵的時間若是太晚,襄陽之地必然會雲集大軍,對貴方不利……”
王景微微點頭。
對方說的非常有道理,劉秀和鄧禹可不是無能之輩,應該對東漢所處的形勢很瞭解,李唐可以不遠萬里的來金陵聯盟。他們也可以聯絡西漢蜀漢,甚至河北的朱棣。
時間越長,東漢做出的準備就越充分。
尤其是襄陽重地,必然是東漢囤積重兵的重中之重。
“朕會考慮的!”
王景對這情況早有預料。
高熲、劉伯溫等人也是面色如常,以大夏現在的體量,一旦出兵,就絕對不可能只派小股精銳奇襲,而是動員百萬以上的大軍,堂堂正正的推進。
東漢也是神州頂尖王朝,和東漢王朝進行戰略方面的交手,尋常的方法根本不起作用,半年時間,也對雙方王朝影響不大。
時間越長,東漢固然能準備的充分,但大夏王朝也能準備的更足……兩相抵消,算是抹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