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連金陵的朱元章、杭州南宋的名臣名將都知道。

沒辦法,此時大夏王朝的優勢太大,並且金陵的地勢,就像是一個突出部位,被大夏王朝三面包圍,若不是有長江阻擋,大夏兵馬早已南下奪取金陵。

歷史上的南方王朝,基本上都定都金陵,想要依靠長江天險,抵擋北方的鐵騎。

不過所謂的長江天險,看似安全,實際上一捅就破。是真正的防守萬人捅。

有句話叫做守江必守淮,說的便是想要防守長江天險,首先要守住江淮之地,以江淮之地為緩衝,抵擋北方的攻勢。

如南北朝時代,劉宋初期憑著劉裕留下的疆土,劉宋北面的疆土直接推到黃河,僅僅比北宋時的版圖小一點。

但劉裕死後,劉義隆撞上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元嘉北伐,卻被對方反攻打到了建康對岸,丟失大片疆土,後來南梁、南齊都沒有丟了江淮。

三個朝代之所以覆滅,是因為內亂,而不是被北方強敵滅亡。

而當南陳取代南梁後,江淮之地丟失,沒過多久,北面的大軍就渡過長江,滅亡了南陳。

可見,江淮之地的緩衝,對於南方王朝的重要性。

而現在的明軍。

長江對岸便是大夏王朝的江都揚州,江淮之地沒有寸土,除了一條號稱天險的長江之外,幾乎沒有多少緩衝。

而引以為天險的長江,也是和大夏共有。

所謂的天險,早就沒了。

大夏王朝的利劍,已經指到了明軍的要害,只等發起進攻,就能收割對方。

“嗯,沉先生說的不錯,在出兵之前,我朝要提前囤積一批幹吏……立國時的恩科已經結束,不適合再開恩科,這樣吧,吏部和國子監去統計那些透過了院試的秀才,選拔一千人集眾培訓,專門培訓府縣六曹的事務經驗!”

“大軍南下的時候,他們也隨軍出發,接收江南各大城池!”

王景沒有怎麼思考便直接說道。

在他和沉翼的說話間,已經定了太初六年的最大事情,那便是出兵南下奪取金陵,

其他的一切事務,都要圍繞著這個戰略行動。

在說了一些後勤保障的事情後。

高熲開始說起南下的戰略。

他說道:“我朝大軍南下,除了後勤糧草之外,要多注意南宋的動向……畢竟我軍南下的戰略很明顯,一路從鎮江行營向西發動,一路由廬江行營向太平進攻,朱元章只要不想坐以待斃,就必須聯合南宋!”

若是南宋全力北上,王景設在江東行省的行營大軍,不一定能抵擋得住。

南宋好歹是一方王朝,九階大將還是有的。

慕容紹宗和史萬歲的組合,不一定保險,有翻車的可能。

“北宋聯金滅遼,南宋聯蒙滅金,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南宋王朝有虞允文、趙鼎、李綱、李光、辛棄疾等名臣,韓世忠、孟拱、呂文德等名將!”

“傾力北上,非同小可,所以這次南下,除了三大行營的兵馬之外,我軍應再動用五十萬大軍,厚實主力,先行由江陰渡江,隨時支援鎮江、江東兩大行營,以免給予敵人各個擊破的機會!”

高熲的計劃,依舊是平平無奇。

實際上,越是針對強大勢力的戰略,就越是要穩重,要把方方面面都考慮到。

甚至在他的計劃中,這次大夏出動的兵馬,加上三大行營的話穩穩超過百萬。

一百多萬的大軍,有點複製淝水之戰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