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吳麾下的時候,最開始甘寧四處征戰,屢屢大勝,把東吳的疆土迅速向四方擴張,自己也能得到大量的資源和賞賜。

無論是自己的實力,還是自家的家業都增長迅速,東吳也有希望成為江南的一方霸主。

只是好景不長。

隨著淮軍百萬之眾駐兵長江,東吳的局勢就有些變化,緊接著,孫堅戰死,孫策被圍,數不清的淮軍渡江南下,東吳處處潰敗。

甘寧是九階武將,能以法則罡氣勾連天地元氣,若是給他充足的時間,甚至能動搖山巒,截斷大河,如此實力,本應所向披靡。

但淮軍同樣有強者,並且強者的數量比東吳多一倍還多。

碰上淮軍,甘寧就開始被兩個同級武將圍攻,有力氣也使不上,只能悶著頭捱打。

連他都是這樣,東吳的情況可想而知。

果然,東吳沒了。

他聽從孫權的最後命令,成了淮軍的武將。到現在他還沒有適應這種改變。

不過,在加入淮軍之後,那種兵力雄厚,以多打少,就是依靠兵多將廣來壓制對手的感覺,讓他心中多了極強的安全感。

連赫赫有名,武功堪比霸王的劉裕,都即將遭到淮軍的圍攻。

想到這裡,甘寧原本的不甘和憋屈,便消散了許多。

至於淮王會不會同意傅友德的建議,甘寧認為,只要淮王是個正常人,就肯定會同意。

這麼大的機會不抓住,難道要等到劉裕退兵,再勞師動眾的一點點的進攻麼?

不要忘了,金陵還有明軍在。

若是讓明軍發現劉裕頂不住,朱元璋和朱標父子,絕對不會無動於衷。

……

在傅友德給王景傳遞急信的時候。

孫權開城而降,蘇州被攻破,東吳覆滅的訊息,開始如風一樣傳遍江南,並迅速的由上而下,傳到其他勢力的民間。

託演義的福,東吳孫氏在民間和讀書人團體中,有著極大的名聲。

雖說聰明人都能看出,東吳孫氏在歷史上不過是一個南方割據勢力,根本無法和那些佔據半壁江山的王朝相比。

但誰讓他們名氣大呢。

孫堅藏玉璽,孫策掃江東,還有孫權的赤壁之戰,都是膾炙人口的故事,而現在,故事中的名將明君,有的戰死沙場,有的歸附淮王。

讓淮王王景的名聲,在江南上下徹底傳開。

王景在蘇州收到訊息。

已經率兵攻入廬州地界的陳霸先,加快的攻打城池的速度,和駐守合肥的謝玄不斷搏殺。勢要吞併廬州,從六合地界逃離。

佔據江淮的淮王已經夠可怕了,滅亡東吳,把半邊手臂伸到江南的淮軍,更加可怕。

這讓陳霸先心中承受著極大的壓力。

因為以淮軍現在的實力,只要王景一個念頭,六合的南陳兵馬就會覆滅。

金陵的朱標,李文忠、徐達所部也有所異動。

他們開始調動金陵的兵馬,增加東面防線的兵馬數量。

與此同時。

軍情司的探子還打探到,朱元璋和常遇春的組合,已經橫掃八方,先後擊敗東晉各路兵馬,即便是名將陶侃,也頂不住朱元璋和常遇春。

唯一能和朱元璋過過手的大將,只有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