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靠近歸雁宮的時候,張浚、韓侂冑立刻收回目光,稍稍整理了一下衣服,神色變得肅然認真,不敢有絲毫怠慢。

他們沒有在史書上得到關於淮王王景的記載,但淮王能先後剪滅江淮群雄,坐擁百餘萬大軍,聲威震動江南,可見淮王的能力。

對於這種亂世明君,張浚兩人自然心有敬畏。

很快,兩人就跟著高熲進入了宮內。

歸雁宮的前殿有一隊隊的精銳侍衛充當崗哨,這些侍衛的氣息,比外面巡城的兵卒要強大十倍。每一個都堪稱以一當十的猛士。

能充當淮王親衛的,自然是百萬戰兵當中的精銳,並且是精銳中的精銳。

這些侍衛的一部分來自於淮軍治下各個豪族世家的子弟,他們各自送上家中最為天才的嫡系子弟到淮王身邊。

除了表示對淮王的擁護和忠心之外,也有充當質子的作用。

王景當然不會真的把這些人當成人質。這是從古至今的規矩,有利於君臣信任,讓麾下豪族安心,所以只能聽之任之。

“張浚、韓侂冑拜見淮王!”

張浚在進入宮殿後,向上首看了一眼,便迅速的俯身下拜。

“貴使請起……”

王景淡淡說道,雙眸靈光微閃,便洞察了這兩人的底細,張浚在歷史上兩次充當宋軍主帥主持北伐,但他並沒有兵家的能力,是純粹的儒家士子。

身上的浩然之氣頗為濃郁,殺伐之氣沒有多少。

讓這種典型的文臣去充當北伐主帥,要是能成功那才怪。

如果張浚真能北伐成功,那他就堪比諸葛武侯了……只可惜張浚沒有這樣的能力,也擔不起北伐中原的重任。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他帶來的災殃,便是富平之戰、符離之戰大敗,宋軍不得不和金國議和……

至於韓侂冑,出身名門,還親自為岳飛平反翻案,貶斥秦檜,一心想著北伐,怎麼看都是一個愛國的好臣子,但在史書上卻被列為南宋三大權臣,奸臣。

眼高手低,最終被史彌遠暗害。

腦袋也成了南宋和金國議和的誠意,步了岳飛的後塵。

王景對這兩人的評價不怎麼樣。

但張浚和韓侂冑對王景的評價卻非常高,在親眼看到揚州的情況,以及淮軍眼下的實力後,淮王在他們心中便是一個明主的形象。

如今親眼看到王景,兩人頓時被王景的氣勢所震懾。心中更加的敬畏。

王景心中不管如何想,表面功夫做的不錯,一臉的笑容,和張浚、韓侂冑不斷的說話,詢問了南方,也就是臨安以及更南地界的情況。

張浚也沒有隱瞞,簡單的給王景介紹了一番。

由於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以及半壁王朝都位於中原和江東地界,臨安以南的大片疆土,基本上是歷史上被各大王朝覆滅的割據勢力。

有清朝時期的太平軍殘部,有明初時的方國珍,三國時期的山越各族、唐末時割據一方的節度使……南漢、南越等王朝。

這些勢力無法和南宋相比,宋軍的戰鬥力比較一般,但憑著強大的底蘊,充足的錢糧,耗費了三四年時間最終平定了紹興、寧波、杭州、嚴州等地。

勢力範圍比明軍、劉宋還要大兩倍。

不是他們的實力超過了明軍和劉宋,而是他們的對手都不怎麼樣,有了充足的發育機會。

閒談了片刻。

王景對於南方的情況有了一些瞭解。

“敢問貴主麾下,都有哪些名將?不知嶽王可曾降臨?”

王景身體微微前傾,有些好奇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