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四年十二月四日,嘉定地界。

天空中飄揚著微微的細雨,滋潤著大地荒野中的草木,在靠近一座山丘的原野,一座小城坐落在在細雨濛濛之中,在小城外面,還有一座座森然的營寨軍堡。

在城牆的旗幟上,懸掛著帶有“孫”的將旗。

城牆上還有一隊隊氣勢凌厲的兵卒巡邏,和外圍的軍堡組成了堅不可摧的防線。

城內一座府邸的大廳內。

不少大將各自落座,還時不時的有身著甲冑的將領從外面疾步而來,對著上首留著短鬚的英武青年行禮,然後坐在兩側的座位。

“都到齊了?”

上首的英武青年,便是東吳孫氏的頂樑柱之一,在原歷史中號稱江東小霸王的孫策,孫伯符。

他此時雙眸壓抑著怒火和悲傷,面色儘可能的保持了平靜。

下方兩側的大將,分別是太史慈、蔣欽、董襲等人,基本上都是他親手提拔的心腹將校。

“稟將軍,所有將校都已到齊,還請將軍訓示!”

大將凌操回道。

凌操乃是大將淩統之父,也是孫策在原世界淮南起時便追隨的老人,實力雖然不如太史慈,但在軍中的地位,隱隱間能和太史慈平齊。

此時他擔任的便是孫策的親衛大將,幫助孫策處理各種軍務。

孫策點了點頭,沉聲說道:“蘇州傳來的軍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淮軍百萬之眾來勢洶洶,唯有集合東吳全力,才能與之相抗!”

“劉鼻不過疥癬之疾,無關痛癢,本將準備整合全軍,立即撤兵!”

他聲音果斷凌厲。

兩側的眾多大將面色各異,雖說心中有些惋惜,無法將劉鼻徹底拿下,但眼下東吳局勢如此,他們都能表示理解。

“太史慈!”

“末將在!”

太史慈拱手站起來。

孫策沉聲說道:“我率主力先行北上,你率領本部兵馬斷後!”

“末將領命!”

作為和孫策惺惺相惜的大將、猛將,太史慈自然對孫策唯命是從,在之前的征戰中,劉鼻根本無法抵擋他們兩人的聯手進攻。

只不過劉鼻從不和他們決戰,而是且戰且退,不斷的捨棄城池,想要拖長東吳的糧道……

這種伎倆,對於東吳大軍來說影響並不大。

但讓孫策平定嘉定地界的時間,延長了許多。

此時撤兵,即便是太史慈心中都有些遺憾,但軍令已下,他心中只能安慰,等擊退淮軍之後,自己一定要向主公請命,再次攻打嘉定,覆滅劉鼻。

“其他將校,各自回去準備吧!”

孫策下令之後,讓眾將校返回軍營,只留下了太史慈、凌操、董襲、蔣欽四人。

“子義,你斷後的時候,要對劉鼻所部多加防備,蘇州傳來的軍情中,提到劉裕已經派使者到了湖州,若是劉鼻投奔劉裕,有了劉宋兵馬相助,我們撤兵,怕是沒有那麼容易!”

孫策沉聲說道。

“劉鼻投奔劉裕?”

太史慈沉默了一下,倒是沒有想到這點,東漢末年漢室宗親相互征討不過平常,所以他陷入了思維定式,沒有想到這種可能。

不過孫策一說,他頓時明白。

劉鼻的祖宗是劉邦,劉裕的祖先據說是劉邦的大哥……

按照常理,劉裕只是姓劉而已,並非漢室宗親。

但在危難時刻,劉鼻去投靠同樣姓劉的同族之人,也很正常。

“末將明白!不過,以末將來看,劉鼻即便投奔劉裕,劉宋的兵馬也不會威脅我軍……淮軍的百萬之眾就在北面,劉裕若是明主,就一定不會坐視淮軍吞併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