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民心 局勢(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領了官印衣袍,還有各種賞賜之後,身為狀元的章惇和岑文字相聚,看到了城內百姓的歡呼,有些感慨。
章惇生性強硬,胸有傲氣,向來不服人,在泗洪呆了這麼長時間,也就和岑文字有些交情。
其他士子,包括楊縝和胡宗憲,和他都是交情淡淡。
在即將離開泗洪赴任的時候,看到這一幕,的確是讓他感覺自己沒有投錯人。
實際上。
章惇除了自己之外,還有一大堆的族人,族人之中不乏有俊才、名將,如果他願意,在江南各大諸侯那裡都能得到重用。
即便是前去投奔金陵明軍,也能進入中樞,執掌權柄。
但章惇不止為自己考慮,也要考慮族人的未來,南宋的君主都一般般,並且因為趙構,他一想到投奔宋朝就感覺到憋屈。
投奔明軍,又感覺明軍尤其是朱元璋的名聲不太好,所以在聽到王景寬厚待人的名聲後,才主動的北上參加科舉。
他北上只是率先探路,等在江都行省安置好了,章氏的族人也會慢慢的北上……
在決定全家投奔淮軍的時候。
聽到淮軍有了繼承人,並且親自感受到淮王在民間的威望後,章惇徹底放下心來。
“王上興德政,重民生,寬厚待人,賞罰有度,有如此威望不足為奇,我等以後也要為王上安定府縣,梳理民政,以後王上成就大事,我等上能建功立業,下能保全家族,也不枉來到這方世界一趟!”
岑文字淡淡的笑道。
不只是他們兩個。
這次參加科舉的數千士子,其中得到秀才、舉人、進士功名的,對淮軍和王景向心力更強。
即便是沒有中舉計程車子,他們也得到了一些賞賜,對淮王有著極大的好感。
他們相互約定,等到回家之後要苦讀詩書算策,等到淮軍再次舉行科舉時,前來應考。
……
淮軍的官吏、軍隊士卒還有民間百姓都沉浸在欣喜情緒的時候,此時神州世界各處區域,都發生了不小的混亂。
像是大秦、大漢以及益州蜀漢,當秦始皇、漢武帝和劉備各自降臨後,很快就各自掌握了大權。
秦始皇在秦國的威望,更勝昭襄王、惠文王,不做第二人想,即便是白起、張儀這些惠文王、昭襄王時期的名臣神將降臨,也只會選擇在始皇帝麾下效力。
始皇帝雄才偉略,並且能容人,即便是幫助他覆滅六國的王翦父子,都能得以善終,同為戰國四大名將的白起,肯定會感慨不已。
至於大漢。
漢武帝有衛青、霍去病兩大神將為羽翼,即便是建立大漢王朝的高祖劉邦,也難以從他手中奪權。
更重要的一點,在劉徹和劉邦降臨之前,主掌大漢權柄的是漢昭帝劉弗陵。劉弗陵可是劉徹的小兒子,父子情誼深厚,霍光更是霍去病的弟弟……
這種關係,劉邦只要不想大漢分崩離析,就只能咬牙預設讓劉徹上位。
至於益州的蜀漢……堪稱波瀾不興。
當劉備降臨後,自然而然的就掌握了大權,法正、姜維,還有即將降臨的五虎大將,都對劉備忠心耿耿。
整個蜀漢幾乎沒有叛徒。向心力極強。
這三家勢力,還有位於江南金陵的明軍,幷州的大唐王朝,權柄交接沒有混亂,但除了他們之外,都有些混亂。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