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先生,汪先生,以兩位之見,一甲進士該如何授官?”

王景問道。

殿內,文臣武將分列左右,章惇、楊縝和岑文字等人,站在大殿的中間,其他進士聽到授官,神色不免有些激動。

而章惇、岑文字幾人,依舊能保持著冷靜。靜靜的聽著王景和沈翼等人對他們的安排。

他們在決定參加淮軍科舉的時候。

便已經決定為王景效力。

至於加入淮軍之後,被安排到什麼地方,會不會被安排到窮鄉僻壤之類的,他們都沒有想過。

因為,不是他們自傲。

以他們在歷史上的名聲,只要王景是明君,就肯定會知人善任,給他們發揮能力的空間。

“稟王上,章惇、楊縝、岑文字都是天下俊才,未來必然能進入中樞成為重臣。只是三位來到泗洪不久,對於各處行省府縣還不瞭解……”

“宰相必處於州郡,大將必發於卒伍,以臣之見,不妨授予三位以府推官、同知,代理某地知府,處理地方民政!”

“等到三位熟悉各地情況,再調入中樞任職也不遲!”

沈翼出列說道。

王景笑道:“大學士此言甚合我意,就按大學士的意見辦!”

在確定了授官的原則後。

汪廣洋站出來,開始對眾人授官,其中章惇被授予泰興代知府,楊縝被授予興化府同知、岑文字被授予鹽城同知、胡宗憲被授予高郵推官……

總的來說。

前三甲和胡宗憲的官職,都位於府一級,其中同知類似於縣丞,屬於知府的副手,推官主要掌管刑罰治安。

知府、同知、推官,便是府一級的主要官員。

其他的進士,少部分被授予府一級的官職,大部分被分配和補充道各縣,成為縣丞、主簿。

所有進士,都不是府縣的主官。

即便是章惇,身上的官職,也只是代理知府而已。

這主要是擔心這些進士,沒有治理百姓的經驗,給他們過於放權,容易導致嚴重後果。

擔任各地知府的,主要是跟隨王景許久的老人。

這些人,有的常年在中樞各處擔任官吏,經驗豐富,有的在衛所之中處理軍務,手腕嫻熟,還有人在淮北各府縣,政績不俗,已經是縣丞、同知。

只是限於淮北各府縣官吏滿員無法升遷。

現在把他們調到江都和淮西行省,提拔一級,主政一方,恰到好處。

他們有經驗。

被分配到各地的進士有潛力,雙方聯手,治理一方,穩定局勢,輕而易舉。

很快。

汪廣洋便念出了殿內眾人要授予的官職。

殿內的眾多進士都心神激盪。

在科舉之前,他們儘管有著不俗的能力,但身份和尋常人沒有區別,而現在,一步登天,直接成為淮王麾下的官吏。

當然,他們若是投奔其他諸侯,同樣能得到官職,但諸侯和諸侯,是不一樣的。

在科舉之前,他們儘管有著不俗的能力,但身份和尋常人沒有區別,而現在,一步登天,直接成為淮王麾下的官吏。

當然,他們若是投奔其他諸侯,同樣能得到官職,但諸侯和諸侯,是不一樣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