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建議 後路(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義隆
希望劉牢之到了江南,劉宋的兵馬能擋住明軍的攻勢!”
步騭嘆道。
明軍除了李文忠之外,還有耿炳文,康茂才等大將,
八十萬大軍氣勢如虹,若不是因為三面都有強敵,只能拿出一部分的兵馬來攻打京口。劉宋早就在明軍的攻打下支撐不住了。
韓熙載說道:“劉牢之乃是天下名將,北府軍也是精銳,再加上我軍提供的糧草器械,擋住明軍應該沒有問題!”
大殿內的眾人都對和劉宋結盟沒有意見,
文武群臣得到了一個共識,那就是淮軍從出兵到現在,連續覆滅好幾家諸侯,兵鋒已經鈍了。
軍中士卒計程車氣雖然還保持的不錯,但體力和精神已經瀕臨極限,必須緩和一段時間。有了緩和的時間。
他們才能把受到戰場刺激而飆升的實力穩固下來,變得更加強大。
但在他們變強的這段時間。
淮軍必須要收回那種咄咄逼人的攻勢,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內部調整,還有安撫經過戰火肆虐千餘萬百姓身上。
揚州附近百姓若是不歸心,王景想要渡江攻略江南,很容易後路不穩。
謝晦這時候神色微微遲疑,片刻後才開口,說道:“王上,臣以為江南之地固然是我軍未來要關注的戰略要地,但西面和北面,也不容忽視!”
“臣這些天看了以前的軍情奏報,淮河上游的鐘離,也就是鳳陽,還有運河以北的徐州對我軍來說非常重要!”
“其中鳳陽乃是江淮要地,將來若是中原諸侯相互吞併,出現一個稱霸中原的諸侯,他想要攻略江淮,最有可能的兩條路線中,便是順穎水入淮攻打壽春、鳳陽!若是兩地被佔,敵軍便可順流直下,直接攻打我軍腹地!”
謝晦開口說話的時候,王景和步騭等人都認真的聽著。
雖說謝晦在歷史上名聲不怎麼好,但他的確有著能力,是劉裕創立王朝的重要幫手,以及統兵出戰出謀劃策的智囊。
若是劉裕能一統天下,那謝晦就能成為陳平這樣的人物。
他此時在淮軍當中官職雖然還不高,但能參與核心重臣的議事,眾人也絕對不會忽略他的建議。
此時王景聽得便下意識的點頭。
王景率領大軍在淮東一路橫掃,光想著怎麼出兵江南了,的確對自家的後方有些忽視。當然,也不是王景真的忽略了後面。
而是淮軍西面的三家勢力中,淮河北面的是西楚項家軍和北魏的元英軍,淮水之南鳳陽的則是曹景宗所統御的南梁精銳。
三家的兵馬都比較犀利,能征善戰,即便是淮軍對上也要脫層皮。
不過他們兵強馬壯,卻少了文治,能強大一時卻註定不能長久,所以王景便把這幾家勢力當成了和更西和更北諸侯的擋箭牌。
只要三家勢力不滅亡,王景就暫時不用考慮西面的問題。
“臣也明白王上的想法,是想讓項氏和曹景宗充當盾牌,這不能說錯,但事隨時移,我軍在拿下揚州之前,這的確是穩固後路的好辦法!”
“但在拿下揚州之後,我軍就要考慮如何拿下鳳陽包括更西的壽春要地!唯有兩地在我們自己手中,才能真正的穩定西路!”
謝晦說的很明白。
鳳陽這塊戰略要地,在別人手中,淮軍便始終處於被動的局面,將來有一天中原一統,想要攻打江淮,那麼鳳陽就會成為淮軍的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