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意在江南(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牢之的名字,王景並不陌生,當初他佔據泗洪時候所對付的前秦梁雲兄弟,在源世界的歷史中便是被劉牢之以少勝多斬殺。
劉牢之堪稱歷史上的一流名將,真正的能力比起位列武廟的眾多名將也毫不遜色。
不過他的性格有些問題,過於相信門閥的力量。
被東晉的門閥世界玩弄於股掌之間,最後落得上吊自殺的下場,和他相比,劉裕卻把東晉的世家門閥當成紙老虎。敢作敢為。
在劉牢之自殺後接掌了北府軍的力量,以此為基礎,迅速的攻佔建康,什麼東晉世家門閥都要在他身下瑟瑟發抖。
“讓劉牢之南下和劉宋大軍合流……這倒是一個兩全其美的好主意!”
王景眼神微動。
眼下淮東的眾多諸侯中,張士誠率領大軍正準備和楊爽聯手,宇文氏和陳霸先似乎暫時不想和王景為敵。
沒有表現出態度勢力,只剩下一個北府軍劉牢之。
在淮軍南下後。
劉牢之和隋庭和解,坐視隋庭撤走對峙的十萬兵馬,似乎和宇文氏一樣想要隔岸觀火,等候兩大勢力兩敗俱傷……
不過,宇文氏看似沒有出兵,但他們的探子和前鋒,早已駐紮在興化和高郵的邊界,要不然王景在拿下高郵的時候,也不會對他們生出警惕,做出防備了。
而劉牢之和宇文氏不同,在淮軍佔據揚州的時候,他所在的泰興沒有一兵一卒向西開進。
王景有些摸不清他的想法。
所以也在東面留了防備的人手,防止劉牢之突然率兵突襲。
在他沒有表現出態度之前,王景和其他諸侯作戰的時候,始終會被他牽制一部分精力,無法全力和其他勢力交鋒。
若是劉牢之願意渡江南下,王景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拿下泰興,還能減少東面的一個巨大威脅。
“裴先生說劉義隆請北府軍南下,劉牢之可會答應?”
王景問道。
裴矩說道:“以臣來看,劉牢之盤踞泰興之後,一直沒有向四方擴張,反而派兵佔據了大江之中的太平洲,由此可見,劉牢之心在江南,而不是江北!”
“若王上以我為使,臣願前往泰興,說服劉牢之渡江南下……”
在準備加入淮軍後。
裴矩也對淮軍的規矩和體系有了很多瞭解,其中王景的性格,更是他研究的重點。
按照王景的習慣,無論是新投奔的人才還是歸附的降將,除非是本身帶了數萬大軍歸附的將軍,必須冊封為將軍安撫人心外,其他的人才都是按照功勞賜官。
沒有功勞,那就要從底層做起。
裴矩感覺淮王不會為自己一個人破例,所以心中早有準備,他故意說出劉牢之的訊息,便是想著主動請纓前去出使泰興。
如果他能說服劉牢之渡江南下,就等於憑著一己之力,為淮軍解決掉一個實力不俗的諸侯,還能以此來拖延江南明軍的兵鋒……
這樣的功勞,只要成功,呀就能在淮軍的體系中站穩腳跟,甚至能迅速成為淮王的心腹重臣。
裴矩善於察言觀色,也擅長在不同的君主面前,展現出不同的能力。
在原歷史中能經歷好幾個諸侯梟雄而保全自身,甚至屢屢得到君主看重,很是不俗。
“裴先生願意出使,那再好不過!”
王景當即大笑,他能明白裴矩的想法,說道:“如果劉牢之願意南下,孤願意贈他百萬石糧草,兵器甲杖十萬!泰興的兵馬他都可以帶走……這些便是孤的條件,先生若是見到劉牢之,可以自己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