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在蘇威的理解中,屬於州郡官。

無論是地位還是權柄都不如京官,尤其是六部之中的京官。

但這是正常年月時的情況,諸侯爭鋒天下大亂的時候,州郡官可比京官重要多。

尤其是揚州知府,和淮軍體系中的其他知府不一樣。

任誰都能看出,揚州以後必然會成為淮軍核心重地,甚至會成為淮軍臨時都城。揚州知府便等於“京兆尹”。

既有京官的身份,又有州郡官地位權柄。

從戶部侍郎變成揚州知府,看似品級降了,但實際上卻是被王景真正的接受,歸入淮軍三省體系當中。

還有王景說的,從隋庭官吏當中選拔出二十人充入六部。

既給了蘇威面子,又穩定了原本隋朝官吏的心。

揚州之地,運河兩岸的土地最為肥沃,不過運河以東還有大片的疆土,就如當初攻下清江,把沭陽等地歸入麾下一樣。

現在拿下了揚州,興化、鹽城、泰州、射陽、東臺、南通……這些地方也會隨之納入淮軍體系。

源世界的揚州府,在眼下的神州世界中可以分拆成五個府。每一個府都統轄著遼闊的土地,治下至少能設定十幾個縣。上百鄉鎮。

這代表著,淮軍的地盤一下子增加了一倍。

加上原本的府縣,府的數量便有十幾個,五六個府就可以設定行省,以淮軍現在的地盤,可以簡單的設定為淮北行省、淮南行省……

無論是設定行省還是府縣,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填充。

隋庭治下一兩千萬的人口,不知道有多少讀書人和人才隱藏其中。

王景任用原本的隋庭官吏,也是對外顯示,自己並沒有摒棄隋庭治下人才、純用淮北人才的想法。

進入歸雁宮。

王景隨口問道:“裴矩呢?他現在在做什麼?”

“稟王上,裴矩正在家中閉門讀書……”

軍情司的主事範因輕聲的稟報。

在這次南下攻略的揚州的過程中,軍情司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範因親自帶人偵查軍情,屢次遇到危險,功勳卓著。

在拿下揚州後,他才回到了王景身邊侍奉。

範因本身並不是什麼歷史級人才,只是乞活軍中的一個戰陣經驗豐富的尋常士卒。

但有的時候,能力可以成長,經驗可以累積,機會卻不是什麼時候都有。

範因最大的機緣,便是在王景最開始的時候便帶人投奔,

並且任勞任怨,讓他去訓練探子,充當軍情司的主事,他便認真的幹好這一件事。

此時的軍情司,已經有探子數千人,為軍情司提供情報的人更是多不勝數,每天都有大量的情報匯聚遞送。

這個部門已經成了王景的眼睛和耳朵,輔助他管理大片疆土和數百萬軍民。

範因的職務依舊是軍情司的主事,但他權柄地位,卻跟著淮軍的擴張而不斷增強。

他這個出身低微,也不是歷史名人的主事,在不斷的磨練中,已經成了十分出眾的人才。

王景對於跟隨自己已久的老人,也頗有優容。

以後若是立國,範因肯定也能得到爵位封賞……

“在家閉門讀書,他倒是好心性!你去派人傳令,召他入宮!”

王景說道。

範因微微落後一步,立刻派人去裴矩府上傳令。

在前往大殿的時候。

王景在心中回想著裴矩的資訊,此人出身名門,歷經北齊、北周,投奔楊堅,見過隋朝鼎盛時的繁華,也經歷過隋朝崩潰的亂局。

原歷史上楊廣死後,他放低身段,先後在宇文化及、竇建德身邊效力,後來歸附李淵,依舊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