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唇亡齒寒 歷史教訓(第1/2頁)
章節報錯
源世界歷史中張士誠在高郵擊敗蒙元數十萬大軍圍攻,後來佔據揚州,南下攻略蘇州等江南膏腴之地,前期的發展速度遠勝朱元璋。
後來朱元璋攻入金陵,東面是張士誠,西面是陳友諒,兩面都有強敵。
朱元璋詢問麾下謀士,明軍要先攻打哪一方比較合適?麾下謀士不約而同,都建議先攻打陳友諒。
為什麼?因為陳友諒心懷大志,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如果明軍先攻張士誠,陳友諒肯定會發兵來救。
而先攻打陳友諒,張士誠肯定不會出兵。
果然不出這些謀士所料,在朱元璋和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洪州大戰殺的你死我活的時候,張士誠還沉浸在溫柔鄉。
陳友諒派說客前來,準備說服張士誠出兵夾擊,張士誠嘴上答應的很好,但到最後陳友諒兵敗身死,他也沒有派出一支兵馬,等於坐視陳友諒覆滅。
陳友諒覆滅,朱元璋大軍掉頭,轉過來就把他給滅了。
對於張士誠來說。
原歷史上的命運,就是血淋淋的教訓。
而眼下形勢,和源世界歷史也有些相似,淮軍佔據揚州,一如歷史上明軍,而楊爽就如即將覆滅的陳友諒。
“張士誠,這是吸取了教訓啊!”
高郵城內。
王景在聽到張士誠出動大軍的訊息後,有些驚訝。他沒想到宇文化及沒有在預料中的跳出來,反而是張士誠有了大動作。
不過他轉念一想。
便明白了張士誠的心思,對方這是唯恐重蹈歷史上的覆轍,吸取了教訓。
大殿內。
淮軍眾多將校在知道張士誠出兵後,都有些騷動,王弼、陸仲亨都蠢蠢欲動,想要請命去充當先鋒。
不過他們想到了不久前王景所說的以靜制動,宜緩不宜急的話,便忍住了念頭。
李開芳問道:“眼下張士誠十五萬兵馬出動,我們是否還是按兵不動,堅守不出?”
王景點頭。
“不錯,孤之前說過,楊爽二三十萬兵馬,需要消耗大量的糧草,眼下加上張士誠的十五萬兵馬,那就是四十萬左右的大軍……”
“這樣的兵力,沒有百萬民夫和數十萬石糧草打底,難以支撐!”
“就憑張士誠的泰州一地,能堅持多長時間?”
王景面上浮現出一絲冷笑。
眼下天險要塞都在淮軍之手,王景根本不需要再去施展什麼羚羊掛角、揮灑自如的絕妙戰術,只需要按照李世民的兵法,就足以橫推淮東。
李世民的淺水原之戰、柏壁之戰、還有對陣河北劉武周,都是堅守不出,挫敵銳氣,等到敵軍糧草不足心浮氣躁,再一舉破敵。
這樣的戰術需要雄厚的根基和糧草。純粹是以國力傷人。
這樣的戰法,是最難應對的一種。
此時楊爽沒有了根基,張士誠只有泰州一地底蘊淺薄。面對王景的這個戰法,除了拼命的強攻營寨,在糧草耗盡之前擊敗淮軍外,沒有其他辦法。
“不過,楊爽和張士誠合兵之後,數十萬大軍兵力雄厚,傅友德只憑現在的兵力,怕是力有不支!這樣吧……李開芳!”
“末將在!”
“孤給你留十萬兵馬鎮守高郵,有堅城在手,就算是宇文氏來攻,短時間內也絕無法破城,孤親率其他兵馬南下,以免大魚撞破漁網……”
王景想了一下,重新做出了安排。
李開芳自然沒有意見,他直接拱手領命。
半日後。
淮軍的戰船進入運河河道,船上載著大量計程車卒,還有大量糧草物資一路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