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聽著身邊的話,面上神色如常。

張璘在按照原計劃攻下金湖之後,還躍躍欲試,想要對高郵湖的眾多水寨屯堡發動進攻。

只可惜,他指揮步卒騎兵攻城略地還行。

但在一望無際的水面上進行水戰,表現就有些平平了。

這都是正常情況。

王景也不指望自己麾下的將校,一個個都是水陸皆通的人才。

“嗯,隋軍除了向高郵湖增加守軍之外,還有什麼動作?”

王景淡淡問道。

範因立刻回道:“稟王上,根據探子回報,隋軍在寶應一代的兵力不斷的修築城牆和堡壘,準備嚴防死守,正和宇文化及、張士誠交戰的主力大軍,不久前已經停下攻勢!”

“據說楊廣已經準備和張士誠議和,抽調主力應對我軍……”

其他勢力也都不是傻子。

在王景和鄧羌交戰的時候,淮東的四個勢力都明白淮軍來勢洶洶,意圖不善。

尤其是隋軍,更是首當其衝,需要面臨淮軍的鋒芒。

所以這段時間,隋軍不斷的調動兵馬。

如王景和步騭之前所想的一樣,楊廣已經和張士誠、北府軍議和,把主力大軍轉到西側和北側。

而張士誠、北府軍若是頭腦清晰,眼力稍稍長遠一點,就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

肯定不會拒絕隋軍議和的提議。

至於宇文化及……他和楊廣之間的仇怨,雙方根本不可能議和,但雙方短時間內停止交戰還是能做到的。

“楊廣麾下人才不少,想要攻下揚州,還需要認真應對隋軍才行!”

王景心中浮現出這樣的念頭。

楊廣的底子還是很厚實的,即便沒有楊堅給他的開國名臣、名將,但麾下如兵部尚書段文振,宗室大將楊爽,大將來護兒、楊義臣,能力都非同一般。

其中兵部尚書段文振、裴矩、虞世基算是楊廣的謀主。

裴矩分裂突厥,攻略西域,後來一把年紀還能成為唐朝的丞相……戰略眼光和能力都屬一流。

虞世基同樣智略超人,不過他骨頭比較軟,跟著明君能當賢臣,跟著昏君,就只能當奸臣小人。

至於段文振,歷史上名聲不顯。

但他確是楊廣真正的謀主,地位比裴矩和虞世基更高一層。

楊廣第一次攻打高句麗時,段文振雖然不同意他的好大喜功,一次性出動百萬大軍的決定,但還是任勞任怨,給他組織起浩浩蕩蕩的百萬兵馬。

百萬大軍,所需要的糧草物資,軍械兵器,都堪稱如山如海。

還有兵馬的組建,編制,都屬於一個天大的難題。

而這些難題,在段文振手中都得到了解決。百萬大軍非常順利匯聚到遼東,各種物資也都沒有絲毫短缺。

只不過,為了解決這些難題,段文振耗盡了心血,剛把百萬大軍帶到遼東就病逝軍中。

病逝之前,還給楊廣上奏摺,讓他直接攻打平壤,不要相信高句麗以投降為名所行的緩兵之計……

他若是沒死,楊廣第一次攻打高句麗,未必會全軍覆沒……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