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王景想要一鼓作氣橫推四大勢力,便是考慮到楊廣被滅之後,剩下的三大勢力會組成聯軍,對淮軍造成威脅……

現在想來,王景的戰略構想還是有點大了。

飯要一口口的吃,步要一步步的走。

按照步騭的計劃,可以讓淮軍走的更加穩固一點。

安排好隨後要做的事之後。

步騭和韓熙載便告退,只留下王景在殿內。

王景看著兩人消失的背影,心中琢磨起人才的問題。

如果南下的計劃成功。

如步騭所言能在淮東再設立三個府,負責治理的官吏還有鎮守的大將人選,就成了問題。

王景麾下的文武將校當中,除了那些歷史上有名的臣子外。

那些投奔淮軍的讀書人、士子還有軍中的其他將校,還沒有完全成長起來。

讓一個平時之乎者也計程車子,變成王景心目中合格的官吏,一兩年的時間可不夠。

這些讀書人,最有經驗的,也只能勝任縣一級的職務。

他們沒有治理百姓,處理各種事情的經驗,而經驗需要一點點的積累。

還有軍中的將校,大部分只能勝任千戶和千戶以下的職務,距離獨自領兵,或者鎮守一方差的還遠。

無論是軍隊還是內政,王景想要培養的人才,都需要時間成長。

而在他們成長所需要的時間內,淮軍擴張的速度突飛猛進,對人才的渴求只會更加嚴重。

“沒辦法的話,只能把縣丞提拔為縣令,巡檢提拔為縣尉……強行提拔官吏,讓他們一邊辦事一邊總結經驗了!”

王景嘆氣。

這種強行提拔,一邊做事一邊總結經驗,肯定會出現許多的疏漏,這便是德不配位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中低層的人才,可以透過這種方法解決。

但府一級的人才,以及中樞所需要的高階人才,就不能用這種方法了,現在王景也不過有八府之地,一個府出現問題,可是會危害到淮軍的元氣的。

“對了,傅友德投奔我的原因,是他聽到了汪廣洋的名字……唐勝宗和王弼投奔我,是因為傅友德……”

“我若是把傅友德、汪廣洋,還有蕭淵明、羊侃他們的名字四處傳播,或許能吸引明代和南梁的名臣武將主動來投!”

王景心中靈光一閃,突然想到了這點。

這兩個時代的名臣大將可不少,明代有李善長、南梁有韋睿、裴邃,昌義之,王僧辯……

李善長和韋睿估計再有幾個月時間就能降臨。

現在做好鋪墊。

或許幾個月之後,王景就能收穫兩個頂尖的名臣!

就算對方不主動前來,王景也能透過汪廣洋、蕭淵明和他們拉近關係,主動的延請。這叫種下梧桐樹,等候鳳凰來。

他沉吟一番。

立刻派人去叫軍情司主事範因前來。

讓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立刻去辦。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