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廣洋在和王景說話的時候,能大概感覺到王景的一些性格,雖說王景崛起至今不吝殺伐,手中沾染了許多條性命。

但這是一方諸侯崛起所必須的經歷。

並且王景限制世家豪族,但對於自己麾下的文武將校並不苛待。不是隻能同患難不可同富貴的寡恩之人。

汪廣洋在察覺到這點後,心中最後的擔心也消失了。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親眼見到王景,並和他不斷討論說話,汪廣洋才對王景有了更深的瞭解。

“王上禮賢下士,臣願追隨王上掃平亂世!”

汪廣洋直起身,以君臣之禮下拜。

這次王景沒有攔著對方,等他行禮之後,才扶起他,笑道:“有先生助我,猶如漢高得蕭何,何愁大事不成啊!”

不遠處的沈翼聽到這話,不由的笑了笑。

自從漢高祖劉邦成就大業建立大漢之後,蕭何張良陳平等人就成了後世君王誇讚屬下的計量工具。

什麼漢高得蕭何,有良平之才……

當初王景還對沈翼說過這話,要讓沈翼當他的蕭何,為他坐鎮後方呢。

如今汪廣洋又成了下一個“蕭何”了。

當然,沈翼心中並沒有不快,以他的資歷,只要不犯什麼原則性錯誤,以後必然是淮軍的中樞重臣。

這對沈翼來說已經足夠了。

淮軍想要不斷擴張,就要不斷的收納各種各樣的人才,尤其是在眼下的大爭之世,人才多了,國力就會變強。

若是因為無必要的嫉妒,就把頂尖的人才拒之門外,無疑是自取滅亡。

汪廣洋加入淮軍,必然能讓淮軍更加強大。

行了君臣之禮後。

王景請汪廣洋坐在沈翼身側,給雙方相互介紹。當汪廣洋知道沈翼同樣是大明時代的讀書人後,神色頓時親和許多。

“聽聞先生跋涉千里,這才來到泗洪,不知先生在路上都遇到了那些諸侯勢力?”

王景讓人奉上茶水,問道。

分府的事情先放到一邊,設定府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現在準備個大概即可。

讓王景有些好奇的,是汪廣洋來泗洪之前的經歷。

汪廣洋微微沉吟,說道:“臣所知道的諸侯也不多,不過可以簡單說一下為王上做個參考……此時淮河南方長江以北最大的勢力,便是佔據了揚州、高郵等地的隋帝楊廣了!”

“揚州和高郵東面,張士誠屯駐泰州,北府軍屯泰興,宇文化及佔興化……四方諸侯相互交戰頻頻,臣北上的時候,楊廣麾下的大將周法尚,正鎮守高郵和宇文化及交戰……”

他簡單的幾句,給眾人介紹了淮南揚州等地的情況。

淮南在南北朝之後得到充分的開發,早已成為南方的膏腴之地,在這片地界降臨的百姓,是淮北的數倍。

出現在這裡的諸侯勢力,大大小小多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