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不久前投奔的徐鉉,他曾是南唐中書舍人,官至吏部尚書, 如今他便在韓侍郎府內落腳。王上不妨讓他進入中樞,讓田亮雲下放,做一任知府再磨練一番!”

王景沒有聽過徐鉉的名字。

不過沈翼很快就把徐鉉在歷史上的經歷簡單講了一遍, 此人常在中樞, 讓他當知府有些不太合適。

所以沈翼就想著,讓徐鉉進入中樞成為一個文吏,暫時代替田亮雲的工作, 把任勞任怨做事認真的田亮雲換下去。

“田亮云為知府……這主意不錯,對了,還有楊弘、閻象!讓他們暫任五河、睢寧知府。”

“如果做的不錯,那就轉正,如果不合格,直接貶斥!”

“另外,任喬玄為泗洪知府!”

王景心念轉動,很快就有了五個充當知府的人選。

“另一個賢才呢?他是什麼身份?”

王景繼續問道。

沈翼說道:“另一位賢才,則是輔佐明太祖開國的忠勤伯、右丞相汪廣洋!”

在提到汪廣洋的名字時,沈翼明顯神色有些激動。

大明開國功臣之中,文臣最出名的便是李善長、劉伯溫,還有提出高築牆九字真言的朱升, 汪廣洋的名氣不算太大。

不過在明代的讀書人眼中,尤其是沈翼這種正統的科舉讀書人看來,汪廣洋的理政能力,僅次於李善長, 真的有宰相之才。

“汪廣洋?”

王景神色微動, 不久前胡惟庸主動前來投奔,現在汪廣洋也來了。

他感覺明太祖朱元璋起家的班底,被自己挖了不少。

說不定以後還有更多的明初功臣前來投奔。

“他的確是一位賢才,你立刻派人請他來……”

王景立刻下令。

按照沈翼給出的資訊,汪廣洋性格莊嚴穩重、寬和自守,不是結黨營私搞小團體的人。

他屬於在其位,謀其政的作風。

歷史上,汪廣洋這種不爭不搶的作風引來了楊憲的記恨,拉攏不成,便讓人攻訐,屢次把汪廣洋貶官。

他先後三次貶官,三上三下。

如果是尋常的官吏,貶官一次就能讓他無法出頭,但朱元璋知道汪廣洋有能力,所以貶官之後,又把他召入朝中。

在胡惟庸權傾朝野的時候,還想著讓他擔任右丞相制衡胡惟庸。

只可惜。

或許是因為屢次被貶斥、受到了太多委屈,汪廣洋成為右丞相之後沉溺酒中,借酒澆愁,隨波逐流,只保留自己的官位即可。

什麼胡惟庸篡權,都只當沒看見。

最後的結果,便是再次遭到貶斥,並且在貶斥的途中被一杯毒酒賜死。

如今胡惟庸和汪廣洋都到了。

“不知道,李善長在知道胡惟庸、汪廣洋在我麾下效力的訊息時,會不會也來投奔?”

王景心中念頭一閃。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