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什麼時候王景登基稱帝根基徹底穩固了,再讓臣子去領這些滅國之功才合適。

此時淮軍還處於不斷擴張時期。

在這種情況下,但凡是影響到整個勢力大局的戰役,都需要王景親自坐鎮,以免兵權威望被臣子分割。

三萬大軍很快聚齊,其中兩萬大軍被張璘、秦彥暉帶領走陸路。

他們的任務去接收羊侃收編的俘虜,看押十萬大軍遺留下來的各種物資和糧草。

王景親自帶著中軍一萬兵馬登船南下。

運河寬闊,水道迅捷。

不過一天時間王景就帶人來到了清河附近,被李俊派人迎到了樓船之上。

李俊先稟報了自己攻打水寨,以及隨後隔斷淮河所做出的的決斷。

王景和步騭聽到他分兵攻打淮河南岸的吳軍水寨,都暗中點頭。

“不錯,你做得很好!”

王景笑著拍了拍李俊的肩膀,感覺自己沒有看做人。

當初李俊只是區區一個水賊頭目,甚至還被他親手生擒……現在已經成長到率兵數萬,有方面之才的大將了。

李俊得到誇讚,明顯有些激動。

“現在清河大營是什麼情況?”

王景又朝著清河大營的方向看了一眼,問道。

李俊連忙回答道:“稟王上,末將已經探明,楊行密已經帶著兩三千潰兵逃回了大營,此時清河大營的吳軍,應該還有兩萬多。”

“其中吳軍大將名為劉威,末將探明訊息,不敢輕舉妄動,以免敗壞王上大局!”

他這話一說。

步騭、朱武等人對他更是高看一眼。

李俊很有眼色麼。

王景再次深深的看了李俊一眼,沒有多說什麼,不過顯然把李俊徹底放在心上,不再把他當成當初的梁山水賊。

“王上,此時楊行密已是甕中之鱉,不如派使者前去,讓楊行密主動來降?”

朱武建議道。

不等王景回覆,步騭便搖頭說道:“楊行密乃是梟雄心性,豈會真心降服,即便是投降,對我們來說也是弊大於利,還不如直接攻入營寨,徹底消除後患!”

步騭當然知道,如果楊行密肯投降的話,不僅能得到清河大營的大量物資和兩三萬兵力。

還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解決淮河南岸的王茂章所部。

只不過。

淮軍此時先後兼併了張歸霸、張璘、蕭淵明、袁術等勢力,麾下的文武士卒,有很多還是習慣性的聽從張璘、張歸霸這種投降大將的命令。

這些人的心思,不是制度和監軍能夠迅速解決的。

只有隨著時間流逝,等這些人慢慢的融入淮軍,這種隱患才能徹底消除。

楊行密和張璘、張歸霸可不同。

張璘、張歸霸本身只是大將,並沒有稱王稱霸的心思,而楊行密可是歷史上的江淮霸主,此時又早早的稱王。

他就算是投靠別人,別人也不敢放心收服。

唯一的辦法,就是學唐高祖李淵對付竇建德、杜伏威那樣,先掛上高官顯爵,利用他們的名聲收降地盤,利用完了一杯毒酒送對方上路。

但這樣做,會影響王景的名聲。

李淵殺竇建德和杜伏威,也是等到天下一統的時候才動手,而此時神州大陸諸侯霸主無數,王景若是用了這種辦法,以後就別想讓其他勢力投降了。

名聲壞了,很難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