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索河為吉隆河支流,其上有木板浮橋,即熱索橋。

廓爾喀軍在熱索河北岸索喇拉山上築碉樓一座,南岸臨河有碉樓兩座,並將熱索橋木板撤去,憑河據守。

歷史上的清軍是佯攻河北岸的廓爾喀軍碉樓;另遣關於山地奔行的川兵翻越兩座高山,繞道至熱索河上游六七里處,伐木做筏,渡河後沿南岸疾行,突襲臨河碉房。趁南岸的廓爾喀軍出卡抵禦之際,北岸的清兵主力搭橋渡河,一舉奪取三座石碉,是為熱索橋之戰。

而現在,陳軍卻是憑藉著超乎想象的重火力,一舉把三座碉樓全部摧垮。

大軍直接渡河。

尼泊爾是一個細長條的國家,雖然不能跟智利相比,但國土的寬幅實在太窄了。

得知陳軍過了熱索河後,加德滿都就已經慌亂起來了。

因為過了熱索河後,陳軍就彷彿臨近加德滿都了。

但事實上陳軍距離加德滿都還有很‘遙遠’的距離。

廓爾喀的交通實在太爛那裡。

陳軍奪下熱索橋後繼續南進,所經之處,山徑逼仄,亂石叢集,越大山數重,無路可通,只能一邊修路,一邊前進。

而且軍兵沿河而行,道路崎嶇,所有的重炮也被留在了後方。

沒辦法啊。軍兵沿著河道傍山而行,道路狹窄的幾乎無駐足之地,無論是官是兵都只能在石巖下露宿,而且一路上廓爾喀軍始終避而不戰。

這都是老路數了。

從西漢的漢匈戰爭開始,當中原王朝強盛的時候,當中原的大軍征戰四方的時候,外圍的敵對勢力全都會祭出同一個路數——避而不戰。

他們全都在等著中原軍隊陷入疲憊,陷入糧絕,陷入絕境。

太遠的就不提了,就看滿清與緬甸的戰爭,那就是如此。

歷史上乾小四的十全武功之一的對越戰爭,那也是如此。

只不過這個時空裡,對越戰爭沒有了,只有與緬甸的一戰。

前後四場戰爭,看清軍陷入了多少次軍糧危機之中?

明亮的死也與之休息相關。

所以這與廓爾喀人的戰爭,趙亮打一開始就做好了完全的準備。

先就是糧食, 肉乾與壓縮乾糧,再加上酥油茶,這絕對比青稞粉頂飽耐餓。

然後是軍帳和藥品,包括奎寧。

這些年他手中可積攢了不少金雞納霜。

雖然這東西的種子在歐洲是極寶貴的東西,但錢可通神啊。

從最初的十粒種子發展到現如今南洋已經開始了種植園,這多虧了很長時間都沒有再出現過的bug空間了。

要不然光是如何的把它培育成活,那都是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