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東印度公司往來於東西的茶葉貿易是暴利貿易,當時1鎊茶的售價是14英鎊,而進口價格僅為2先令4便士(1英鎊等於20先令,1先令等於12便士),其利潤相當於當時一個普通工匠半年的生活費用——當然很大一部分作為茶葉稅進入了國庫,就像後世中國的進口車一樣。

因此東印度公司透過其有權勢的股東在上流社會大造聲勢,同時不斷地打出關於茶葉的廣告,將其描述為“所有醫師認可的極佳的中國飲品”,並一一列舉了茶葉的所謂十四種藥用價值:“治頭痛、結石、尿砂、水腫、脫水、中風、壞血病、記憶力減退、腹瀉或便秘、嗜睡或睡眠多夢,此外,茶葉還可以舒腎清尿、消除積食、增進食慾、補充營養,至於茶的飲用方式,可以加開水、牛奶、糖,還可以加蜂蜜!”於是,茶葉在幾十年的發酵中不但成為了英國社會各階層都需要的一種飲品,還成為了英國國庫最為重要的稅項之一。

每年至少為英國國庫貢獻了小百萬英鎊的收入。

英國人現在一年的國家收入也還不到兩千萬英鎊呢。

可同樣英國也負債累累【1810年拿破崙戰爭中的英國國債是六億英鎊,大英帝國源源不斷的財力輸出是反法同盟最終擊敗拿破崙的最堅實基礎】,每年都需要為國債支付一筆不小的利息,在這種情況下,查爾斯·康沃利斯如果把中英貿易給弄扭了,倫敦就能扒了他的皮。

可此時的中國對英國又有什麼必要的需求呢?

根本就找不出麼。

不管是衣食住行,還是軍事文化政治,中國人對之全無半點剛性需求。

雙方的貿易地位實際上是處在一個不平等的位置的。

英國人很清楚這一點,但他們又能怎麼辦呢?

如果中英之間斷絕了貿易,葡萄牙人怕是立馬就會撲過來瘋狂搶購茶葉,然後他們只需要把之運抵歐洲,都不需要自己動手,那些在倫敦高層眼中全都該死的荷蘭走私商,就能飛快的把大批的茶葉散到英國的每一寸土地上。

荷蘭的茶葉走私,在英國人痛定思痛的將茶葉稅大幅度降低之前,那是讓每一個英國政治高層人物都深惡痛絕的事情。

但只要關稅高了你就必然要面臨走私,這是經濟規則所決定的一個必然現象。

18世紀中葉,荷蘭的東印度公司透過走私向英國傾銷茶葉,每鎊只要7便士,最好的茶也才11便士,遠遠低於官方的十幾英鎊。而現在整個英國全年所需的茶葉消耗,數量直逼兩萬噸。

這個數字絕不是英國的東天竺公司所能運載的。

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法國人,全都在努力著呢。只不過其中荷蘭人的名頭最響亮。

“該死。”查爾斯·康沃利斯呻吟著。

他有種落荒而逃的衝動。

因為局面太被動了,他就像一個困守孤城的指揮官,只能被動的看著外頭有著絕對優勢的敵軍一個一個的拔掉城池外圍的據點。

而要是城外的據點全都被拔掉了,那麼城池本身還能安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