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碼頭上的起重機是最新型的蒸汽起重機。

自西曆15世紀,義大利人發明了轉臂式起重機以來,直到18世紀,人類所使用的各種起重機械還都是以人力或畜力為動力的,在起重量、使用範圍和工作效率上很有限。

趙亮在改良蒸汽機成功量產之後,就為之佈置了一大批‘作用’,想要儘快的將這個工業時代的動力源泉應用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起重機就是其中之一。

而且還是最先成功最具有普及性的幾項‘發明’之一。

對於進出口商人來說,這種裝卸模式的好處是很顯而易見的:一大平板車的貨物,幾分鐘就裝卸完了,上下總共用了不到十個人。

而要是用人力搬運,非得一個小時不成。

所用人工也會大大增多。

並且在搬運過程中免不了就會有碰撞損傷,甚至是人員傷亡。

而現在這一問題卻得到了完美的解決。

島津重豪到中國之後的最深感觸就是,中國在各方面各行業上的機械化和牲畜化。

就以碼頭為例。

日本的碼頭,不管是鹿兒島還是江戶、長崎,那都是人力為主。

肩扛人背。

哪怕是有車輛,也是人力拉動。

而眼前的滬港呢,甚至是此前他到過的廈門港,那真的是能使用畜力和機械的就極少使用人力人工。

拿日本與中國一比,怎麼看都有種濫用人力的感覺。

這裡的有軌馬車,這裡的起重機,真的是節省了太多太多的人力人工了。

島津重豪本來對這些還沒什麼過於深刻的認知,但現在他卻皺著眉頭向西鄉利孝發問。

西鄉利孝沉吟了片刻說道:“對這個問題我曾經與中國的官員談起過,那邊的解釋是,機械使用起來方便,可以更大化的實現價值。雖然一臺機械總要省卻許多的人工,無形中奪走了這些人的飯碗,但是現如今的中國有的是地方來安置產業流逝者。”

“未來的中國還將會在工業化和機械化上繼續向前,因為中國的未來需要更最佳化的發揮出每一個人力的作用。”

“這是什麼意思?”

島津重豪皺眉道。

“什麼是中國的未來需要更最佳化的發揮出每一個人力的作用?”

他怎麼聽著有種古怪的味道。

中國的未來需要更最佳化的發揮出每一個人力的作用,那就是說中國的未來等同於把每一個人力都發揮到極致後的樣子了?

這可能嗎?

或者說就現在的中國,他們能撐得住嗎?

“閣下,我有種感覺,中國似乎在表達一種強烈的對外擴張慾望。”

“呦西。”島津重豪說著,他現在也是這麼想的。

同時間一股從尾椎骨穿起的寒意叫他整個人都忍不住打了個激靈。

就現在的中國,他們想要擴張起來,那個國家能頂得住啊?

也怪不得朝鮮國王會那麼知趣的巴巴趕來。

島津重豪心中都生起了一股危機感。

之前本是抱著來瞧熱鬧開眼界的想法的島津重豪,第一次感覺到了責任的重大。

不過雖然如此,島津重豪卻是對機械更加關心了。

島津重豪本身就是一個蘭癖大名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