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隨之而來的效應就是各地的高利貸行業都遭受了重大的打擊。

同時戰爭和戰火也給各地的銀號錢莊造成了絕大的衝擊,這種情況下,簡直太有利於匯通銀行的發展了。

尤其是銀行部門辦起了《財經日報》,上面刊登了對西方銀行業的發展歷程介紹和剝析,刊登了未來銀行將要在中國社會發揮的金融作用和社會意義,銀行的作用就越發清晰的呈現在所有人的面前了。

中國的商人不敢奢望自己辦一家銀行後獲取國家的貨幣鑄造和發行權,尤其是紙幣的發行權,可一個銀行對於一個區域性商團商幫的重要意義也是顯而易見的。

大陳現下的控制區內還存在的商幫已經有不少,從傳統的晉商、徽商、蘇商、浙商、粵商,到齊魯商幫和迅速崛起的中原商幫。

沒有洞庭山幫了,席家跟滿清綁的太緊了,而且趙亮不喜歡席家,這個在中國百年黑暗時光中以買辦出名的大家族,因此而變得不復存在了。遭受到劇烈打擊和摧殘後的洞庭山幫整個融匯進了蘇州商團,而徽商則實力依舊鼎盛,即使陳軍早早摧毀了揚州的鹽商,徽商還是有很大的資本投入進了工商浪潮中來。

其領軍人物曹家——曹文埴曹振庸父子,都是非常乖覺的人。

早早就購入了大量債券,用了上百萬白花花的銀元買來了一家人的平安。

浙商就是原先的寧波杭州商團為主體,粵商則是以廣州商團為中心,晉商就更不用說了,都是不缺錢的主。

而齊魯和中原商幫,前者的主心骨是沂州莊氏,這似乎很理所當然。然後者的主心骨卻不是河洛的康家了,他們是來源最最複雜的一團人。

這些人主要來源於陳州汝州,背後有著大陳軍政方面的一個個大員支撐,那背景之深厚可以橫掃所有的對手。

但也正是因為背後的靠山太多,中原商幫是四面出擊,是所有商幫中涉及行業最多最廣且沒有核心行業的一位。

可以說中原商幫身上帶著非常明顯的中國傳統色彩——官商結合。

這般明顯的官商結合你要說他們背後不會有非法利益,鬼才信呢。

但這一點哪怕以趙亮的權柄,那都是無法違逆的。

一切在他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形成了,你難道還能把他們分離嗎?

而且不客氣的說,這一切在他穿越後決定以經商起家的那一天起,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反正趙亮現在唯一感覺慶幸的就是,未來的19世紀資訊遠不如21世紀暢通,不管是百姓還是社會的容忍度,都比資訊時代強出了太多太多。

很多在資訊時代的人看來是無法容忍的事情,放在眼下,那都是稀疏平常。

畢竟工業時代的政治,就是大家在比爛嗎!

我大清敗給了歐洲,這更多是農業敗給了工業,可不是說腐敗讓大青果敗掉了一場場戰爭。

大清是很腐敗,但同時間的英法德俄等等國家,一樣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