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蔡牽的正大光明(第2/2頁)
章節報錯
用三條大戰艦圍攻一座毫無還手之力的烽火臺實在有點欺負人了。僅僅一輪排炮之後,就把這座磚石結構的烽火臺給砸了個粉碎。
待齊射結束,塵土硝煙略微散去之後,蔡牽淡定的下達了登陸命令。
大量被吊掛在運輸船兩側的小船已經被放了下來。士兵也排成幾行,沿著懸掛在側舷的繩網爬上小船,此刻命令一到,就立刻‘嗨喲嗨喲’的喊著號子向海岸上劃去。
每艘船上搭在一個小隊,五六十艘小船,一個營的陸戰兵便就運上去了。
在清軍駐紮於舟山島南海岸縣城裡的大部隊還沒有趕來之前,四個標準的陸戰營已經被送上了陸地,但隨後的炮營運輸便遇到了麻煩。
數百斤重的青銅炮可沒那麼容易送到岸上。
普通步兵搭乘小船搶灘並不困難,但青銅炮可比之麻煩多了。哪怕裝載著火炮的兩艘大紅單船上都安裝有吊機——用滑輪組和懸臂系統組成的簡易的起重灌置,專門用來吊運重物的。不僅用在軍中,陳軍控制的各處港口上也已經在普及了。
這些笨重的青銅炮被拆分成了好幾部分,無論是炮管還是炮車,都被麻繩牢牢固定在用木桶、木板和粗原木緊急拼成起來的大木筏上,透過吊機小心翼翼的放平至海面。每一隻木筏上的空桶數量都是經過計算的,只允許多不允許少,好確保能提供足夠的浮力。
木筏下海後,再用小艇拖運至岸邊,然後解開固定纜索,拆散木筏,將原木和木板鋪在沙灘做成一條簡易棧道,這樣可以避免炮輪陷入淤泥中……
總之一門陸軍輕型火炮,前後至少要二三十來人伺候著。而這還只是輕型火炮,最大才是五斤炮,而且是輕便的青銅火炮。
天大亮的時候,四個滿員的陸戰營就已經登陸完畢了。結果到了太陽上了中天,炮營才算全都給送到岸上。
可是陳軍將士在陸上都吃過午飯休息一波了,到了下午快三點時候,清軍方才出現。
定海鎮總兵力只有三千人,有八個營頭,這還是滿編的情況。
但去除了象山協、石浦水師營和鎮海城守營,舟山本島就只有鎮標三營外加定海城守營。
滿編也不過一千六七百人。
總兵伊楞額為滿洲正白旗人,先前是江南江北河標左營副將,清軍蘇北大敗時他先逃淮安再逃揚州,最後無奈的跑去了鎮江。
雖然是連吃敗仗,但人家是旗人麼,不僅沒被處置,反而高升了總兵一職。
到任之後伊楞額就大抓猛抓團練,還大肆的徵召舟山漁民充任義勇,原因就是這地方一點都不能給他以安全。
閩粵的清軍水師都已經被趙家艦隊挨個打了個遍,人家只是沒來打江浙,而不是不能打,打不過江浙水師。
舟山四面環海,地處汪洋大海之中,一旦敗了他逃都沒地方逃。
可是投降吧,也太沒品了,主要是他家眷還都在京城,他也不敢投降。
那就只能儘可能的招攬人手頑抗到底了。
同時還大力加固沈家門和定海縣城的防禦工事,修築了大量的堡壘,在戰壕法傳來之後,更是驅使百姓挖掘了大量的戰壕。
可讓伊楞額一百個也想不到的是,陳軍來打定海,一不大定海縣碼頭,二不去沈家門碼頭,而是在舟山島的北岸登陸了,這不是滑稽嗎?
然再滑稽他也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作為定海總兵他守土有責,伊楞額就只能帶著清軍民團一股腦的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