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怒了。

他想要把桌案上的所有擺設全都掃落了。

然而這不動還好,一動,乾隆原先的平衡就被打破,整個人不受控制的向一旁歪倒。

他的腿腳也不利索了。

永琰上前一把接住乾隆,“快傳御醫!”

冀州行在頓時緊張了起來,但還好永琰腦子沒有全亂了,知道這個時候絕對不能把老頭子病倒中風的訊息透露出去,那樣的話非軍心大亂不可。

訊息被他事實的封鎖在行在。

乾隆的病情也被御醫交代了,並不是很嚴重,只要好好休息,好好調養,今後說話走路並非不可以,雖然會有些後遺症留下來,可比起那些徹底癱的,這已經幸運的太多了。

然永琰心裡卻拔涼拔涼的。

病情再不嚴重,那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恢復的。

而乾隆只要不能恢復如初,這訊息就不可能不外傳,一旦傳開了,十幾萬大軍非亂了套不可。

“朱師傅?”

帳房內,永琰眼巴巴的看著自己的老師,看著協辦大學士禮部漢尚書朱珪,就跟一個孤零零的孩子渴求母親的關愛一樣。

“王爺,事到如今,只能退兵了。”

朱珪是一個純粹的文人,讓他去寫道德文章,那絕對是手到擒來,但要說道軍國大事,水平就只能說一般般了。

眼下的困居他根本就想不出改變局勢的妙策,更不認為清軍還有取勝的可能。

在他看來,趁著乾隆病情還不為軍中將士所知,趁著明亮全軍覆沒的訊息還不為將士們知曉的時候,先就下令全軍後撤。

只要能保住這上十萬的兵馬,大清就還有起死回生的本錢。否則,大清的未來如何朱珪實在是看不那麼遠,但就直隸的情況下,很快京城都要易於賊手了。

這些人馬是大清在直隸唯一的主力軍,他們要是潰敗了,京城還那什麼來阻擋陳軍?

哪怕大清還富有南國,富有關中關外,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到時候大清能夠指望的就只有京城的十幾萬米蟲,可他們要能打仗,大清國勢又何至於敗壞到這一地步呢?

“十五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臣弟以為朱師傅所言極是。”

慶郡王永璘在一旁說道。

這是永琰的同胞兄弟, 歷史上和珅遭誅殺後,嘉慶將和珅府第作為慶王府,並把半數財產賜給了他。

而且年齡也已經成年的永璘,自始至終都沒有生出過半點要爭龍奪位的念頭,他對永琰半點威脅都沒有。

相反,因為現如今大青果的局勢飄搖,永琰還更加的看重他這個成年的同胞弟弟了。

因為不管是永璘當差,為他分憂解難,還是握著永璘當繼承人,在局勢萬一惡化時候也好給大清留個後,這都是永琰看重自家這兄弟的理由。

不管是朱珪還是永璘,都是對永琰影響巨大的人,兩人一致的意見讓永琰下定了決心。

撤兵!

不過清軍固然要退,但要如何退就是另一個節奏了。

“報大王,清軍一部越五千人,出衡水,殺奔武城來了。”

清軍方才一有動,訊息就傳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