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工具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因為長江北面的鹽業公司本來就賣的貴。
這一船船鹽絕對是江南第一等的搶手貨。
糧食呢?
江浙作為天下皆知的魚米之鄉,人家早就轉行不產糧食了,你還不知道嗎?
歷史書上都寫著呢。
江浙人從明朝就開始種植經濟作物了。
朱濆現在用棉花、鹽和糧食換取的,就是江浙的拳頭產品,一船船的紡織品、一船船的生絲,一船船的茶葉了。
雖然對歐洲出口的紅茶大部分來自閩地,江浙產的是綠茶,而綠茶在歐洲那裡可沒什麼銷量。但綠茶中國人喝啊。
江浙作為中國本土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這裡的綠茶本來就是走外銷的。
與其爛在自家倉庫裡,那還不如廉價賣了呢。
紡織品和生絲,乃至是菸葉苧麻,也都是如此。
誰叫從明朝就開始經濟轉型的江浙地區,出產的就是這些不能吃的東西呢。
太平年月裡,種糧食哪裡有種桑養蠶賺錢吶。
江浙這裡還不止種桑養蠶,人家還種植棉花和苧麻,再加上茶葉、菸葉……
總而言之,糧食種植向經濟作物讓步,這是江浙明清幾百年來的老傳統了——這地方明明是全國聞名的魚米之鄉,但就是在豐收之年,都需要從湖廣、贛西進購糧食,只此一點就足可證明。
所以啊,就算局勢發展到今日,陳軍陳兵江北,絕對優勢的海軍切斷了海上一切的對外通道,江浙這地方依舊該種桑樹的照舊種植桑樹。
該種植苧麻、菸葉、茶葉的繼續種苧麻、菸葉、茶葉。
這不只是短時間裡的歷史慣性,更因為當地人根本不願意改變慣有的‘生活方式’。
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因為贛西依舊能源源不絕的向江浙輸入糧食。
朱濆玩的操作很騷。
他帶來的棉花、鹽和糧食,三樣大宗貨物裡,兩樣是不值錢的。唯一之前的食鹽也只是相對來說值錢,跟生絲一比它還是個渣渣。
這就需要用到蔡牽這一路上搶來的大把銀子了。
用搶來的銀子從被搶的地方買東西,這操作很騷;用自己‘仇人’搶來的銀子做自己的買賣,這操作更騷。
蔡牽心裡頭所有的得意都不翼而飛了。
這還得意個屁啊。
他的‘戰利品’全用來映襯朱濆的大腦了。
雖然蔡牽本人對這些戰利品並不怎麼看重,之前與其說他沉醉於這些戰利品中,到更不如說他是在用自己的戰功來襯托一件事——清軍的水師真就是一誰向上就上的娘們。
朱家兄弟此前的功勞完全不值一提。
但現在,好氣啊。更覺得有些丟臉啊。
最叫蔡牽鬱悶的是,朱濆上岸做生意,那還需要他在後頭為之壓陣。
叫蔡牽直有種自己成了朱濆工具人的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