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趙亮火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然後就一直觀察到了現在。
在知道趙家起兵造反的那一刻,江戶幕府的不少人都拍手慶幸,認為趙家是自尋死路。
不少人都堅信趙家很快就會完蛋的,如此的他們在北方的那點存在感就也將隨之不復存在了。
那時候日本還能順帶著來接手趙家的遺產,比如蝦夷地的那座小城,以及更重要的庫頁島南端的三個聚集地。
那裡不僅有城池還有一定的移民,都已經開闢出了田畝。如果被日本接手,他們的觸角就真正的伸入進樺太島了。
可惜從中國傳來的訊息並不美好,趙家的實力龐大的叫江戶幕府聽了都感到不可思議。
一起兵就拉起了數萬部隊,更有大批的火槍火炮,正面接連大敗滿清的經制之兵,短短時間裡就席捲中原大地。
本來趙家在中原起兵,看在日本人眼中那都是絕對的地理劣勢。但趙亮卻硬生生的把地理劣勢轉變成為了地理優勢。
從四面受敵變成了四面出擊。
短短時間裡就拿下了數千裡之地,南面隔著長江與南中國對峙;北面依託黃河依託運河節點與十數萬清軍僵持。
西面有潼關之險,有綿綿的大山阻隔,東邊就是廣袤的大海了。
雖然從面積到硬實力上看,趙亮依舊處於絕對的劣勢,但毫無疑問,他這個人在日本火了。
小鬼子的民族性格就好這口——不顧一切的去實現某個目標,哪怕是蚍蜉撼大樹,哪怕最後會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趙亮的舉動就太符合這一掛了。
無論是造反時候的被逼上梁山,還是造反之後的橫掃千軍, 他在自己都毫無察覺的時候就已然變成了日本人眼中的一個英雄了。
只不過日本人更喜歡悲劇的英雄,所以這一點都不妨礙江戶幕府幾乎盼著趙亮事敗而死。
以至於在最新的戰報訊息傳入江戶後,幕府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往庫頁島派出使者了。
日本的最新戰報是從朝鮮獲得的——陳軍先勝後敗,於館陶一戰擊敗了明亮主力,卻又在津門為明亮切斷後勤,反敗為勝。
朝鮮人拿到的是大清版本的戰報。
雖然他們覺得滿清的宣講並不能全信,但大體上這是符合邏輯的。
陳軍如果不是失利了,他們怎麼會從津門退走呢?那可是津門啊。
而被朝鮮人過了一手的情報傳到日本之後,就變成明亮先敗後勝,於津門大敗陳軍了。
因為清軍的馬隊切斷了大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