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陳軍的炮彈殺傷力小,但對清軍的打擊卻甚大呢?

那是因為對比陳軍的火炮,清軍的炮火實在有些太遜色。

那炮彈有的竟連土壘都轟不破。

你甭管那土壘背後的堆土究竟有多深吧,可在清軍眼中土壘就是土壘。

何況裝藥不夠,動能不足,這是清軍火炮一直都存在的弊病。

因為清軍炮手們知道自家的火炮質量不咋地,如何敢按照標準裝填藥粉啊,沒人不怕炸膛的,所以他們都不敢裝很多發射藥,就也難怪炮彈射程近且軟弱無力了。

福康安對此心知肚明,可他也不在乎。

因為他這次來打解州,實際上就是對臨清方面的一個呼應。甚至都可以說是他一次戰術嘗試,上個月從南面送來了一封信,裡面的內容相當有用。

而就跟明亮此前的判斷一樣,福康安也覺得臨清一戰的問題不大。

有那麼多的馬隊在手,即便交鋒失利了,明亮也能從容退兵,待重整旗鼓與敵再戰就是。

孟燦的目光也沒有停留在清軍炮兵身上,而是更多的投注在炮兵背後的那些丁壯民夫的身上。

清兵們正驅趕著數以千計的民夫丁壯一邊修築營寨,一邊在解州城外挖溝取土,看他們的架勢不止是想要堆砌土牆,更是在挖一條條縱橫交織的交通壕!

這大大出乎孟燦的所料。因為從此前的清軍攻勢來看,他們從沒想過挖掘溝壕逼近城池。

現在怎麼突然的就進化了?

因為在陳軍的作戰手冊中,圍攻一座堅固的城池,尤其是火力強大的城池時,地道逼近是很有效的一種進攻手段。那可以避免重大的傷亡——解州的火炮四五里外還有殺傷力,哪怕此前沒有顯露出這四門重炮來,那解州火炮對於一里地開外的清軍也具有不小的殺傷力。清軍每次大規模集結至少要在解州火炮的射程之外,從兩裡地之外開往解州,路途漫長,一路上要不斷的承受對方大炮的轟擊,可是非常損傷士氣的。

如今有了交通壕,清軍安全性自然就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這會大大減少了他們的傷亡。

因為火炮炮位分佈不同的原因,幾乎沒有炮彈能精準的打進溝壕裡,尤其這溝壕還是曲折的,兩邊又築的有土壘——土壘不僅能掩飾一下清軍的行動,並且土壘土質鬆軟、厚實,還能很好地吸收炮彈的動能,即便真的有鐵彈落進了溝壕裡,兩側的土壁也能迅速讓鐵彈安靜下來,讓那些在地上蹦蹦跳跳的鐵彈對他們的威脅大大減小。

至少,如以前那種在平地上依靠跳彈一傷一串的場面是很難再見到了。

這唯一的缺點就是工程量委實太大了些,也只有完全佔據人力優勢的一方能夠玩得起。

“把目標對準那些民壯!”

孟燦很清楚這些溝壕修到陳軍城外陣地前之後的情況,白天的威脅還好說,到了晚上呢?到時候怕不是要放棄城外的大半陣地,只保留有限的兩座堡壘了。因為他手下可沒那麼多的人馬去跟福康安拼命。

只是福康安意志堅決,哪怕城頭上的炮彈一直不停,城外的曲曲歪歪的溝壕還是堅定不移的往解州城下延伸。

在清軍刀槍的威逼下,那些丁壯民夫們只能乖乖聽話。

陳軍打出的炮彈很有威脅力,可清軍的刀槍一樣能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