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了,趙亮這次集中了手下大隊人馬,那本來就是要正面的與清軍碰一碰的,避而不戰從來不是他的打算。

故而數萬陳軍也是列陣於衛河的南岸,與清軍‘遙相呼應’。

戰場上最先發言的永遠是火炮。

兩軍炮戰開始。

趙亮明顯的能夠看到清軍的火炮是分批的,這是接受了蘇北之戰的教訓嗎?

不過這也沒什麼!

這次大戰趙亮就沒想過依靠大炮去建功立業,因為他手中有著另一項新式武器。

只不過這種武器實在有些危險,精準度太差。

可是這東西能夠對敵方的新兵和馬匹起到一定的恐嚇作用,或者是把‘新兵’兩個字換成軍紀一般的末流軍隊。

所以趙亮義無返顧的那它拿出來用了。

右翼的陳元祐看到中軍發出的軍令,狠狠地嚥了一口吐沫,對身邊的副手說:“我親自帶領一團上前,你帶著後續部隊跟進。足以保持安全距離!”

副手和其他諸將都狠狠地嚥了一口吐沫,而另一邊的一團團長已經在呲牙咧嘴了。

一切都只是因為那玩意兒它太不靠譜了!

不過從三個營擴充為四個營的一團是近衛第三師的拳頭部隊,這最‘艱難’的一仗,說什麼也要由一團來承擔。

“咦?”

直隸提督李國樑看著望遠鏡裡出現的陳軍部隊吃驚了。

按照他們的匯總,這炮戰開始之後,陳軍最先出動的應該是散兵啊。怎麼這次一出手就是成建制的列兵線啊?

而且看方向那穿插的目標似乎是己方的步軍與馬隊結合部位。

這也太匪夷所思了。

要不是親眼目睹,他根本不會相信戰場上會有人這樣出牌的。

而統領騎兵隊伍的察哈爾都統烏爾圖納遜更是哈哈大笑,“趙逆昏了頭不成?”

把這麼點步兵加在這邊的大隊步軍和大隊騎兵之間,前者就是渾身都是鐵,又能捻出幾根釘?

就是明亮都覺得有些好笑。

他可是把趙亮當成生平之最強大敵來認真對待的,怎麼趙亮的出招就這麼不成調呢?

雖然因為角度的偏差,部署在中央的炮兵主力並不能對左翼(陳軍右清軍左)之敵造成多麼大的殺傷,但要對付這麼點敵兵, 又哪裡需要什麼大炮啊。

騎兵,大批的騎兵。

哪怕滿清知道現在的滿蒙馬隊早就沒有了當年的威風,可是他們依舊堅信騎兵的強大無敵。

這次戰場上的清軍馬隊,集中了關外的八旗精銳,集中了察哈爾的蒙古精銳,還集中了驍騎營裡的京旗精銳,數量多達一萬四五千騎啊!

這麼一股強大的騎軍只要看準了時機,絕對可以對陳軍造成致命的創傷。

哪怕是大軍接戰失利,靠著右翼的館陶城池,靠著側翼的馬隊壓陣,陳軍還敢肆無忌憚的追殺不止嗎?

所以明亮對這一戰很有信心。

哪怕陳軍已經打響了名頭,他也把趙亮視為生平大敵,可他還是覺得這一戰自己的勝券極大。

那最大的原因就建立在——自己即便敗了也不會大敗,更不會潰敗這一大前提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