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他們了,就是趙家也不能不是嗎?

十多年了,也沒能徹底掌控淮寧全縣,更別提陳州府了。所以趙亮只能橫向發展,跨產業跨區域的去發展。

白蓮教更是如此,當它的擴散達到了官府核心區域時候,那就會立刻感受到極大的限制。

因此,白蓮教的擴張方式就也是橫向發展,我從一個薄弱地帶跳到另一個薄弱地帶去也。

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裂變,就跟單細胞藻類一樣。

我在這裡的發展已經達到一個極限了,那行,我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去。

從清廷的一個薄弱區域跳到另一個薄弱區域去。

所以白蓮教的組織才會相當的鬆散,一層才會那麼輕易的去架空另一層。

這就是因為這種裂變的後果往往會形成一個新的核心團體。

由一個傳教的核心集團中,分出一個或幾個核心成員,透過不同途徑,到另一個邊緣區域傳教授徒,營構另一個核心集團。

後者與前者的關係可能是師徒,也可以是師兄弟,但不管名義上如何,實則就是一種分裂。

齊林—姚之富集團的擴散就是最典型例證。

因為趙亮曾經提點過齊林、姚之富,所以李慶對這倆人最為關注。

姚之富、姚學才父子離開襄陽後,先是在谷城南鄉的廖家塢,建立起了李長富、王蘭為中心的傳教集團;然後又在保康西境的岮峪溝、房縣東境的三里坪建起了曾世興、祁中耀集團。

而姚之富的師弟王添萬也是自齊林集團中分出來,回到故鄉蒲圻洋泉團,組織起又一個以自己為主的傳教中心。

這些新的傳教中心與原有的傳教核心區相隔數十里、數百里乃至千餘里,彼此之間並不相連,卻猶如無數火種先後撒落在山野間,分別形成相互隔離的“燃燒圈”。

一旦起事彼此相連,那在極端的時間內就能形成一堆堆燃燒的火焰,最終能給滿清帶來多大的麻煩先不說,至少能叫他們多了一後顧之憂,多了一燃眉之火。

趙亮對白蓮教的用法也就是如此。

不要求你們正面作戰,去抗住滿清多少萬多少萬的兵力,你們就順著山溝溝密林往山溝溝密林裡去發展吧。

比如川蜀的巴山、太平,宜昌的宜都、枝江,陝南的安康、紫陽、米溪,儘可以去折騰,我這邊還能作為你們喘氣修養的基地,還能抽出一些槍炮補充給你們。

白蓮教只要能在川蜀、鄂北和陝南燃燒起一處處戰火,在滿清屁股後頭製造一些麻煩,那趙亮給出的物資答應的條件就全值得了。

很有點我打我的正面決戰,你玩你的敵後游擊戰,咱們各幹各的的意思。

而白蓮教要真有本事如赤色力量那樣趁機會做強做大,反過來吃掉趙亮。

呵呵,那麼這個‘常凱申二代’趙亮也認了。

雖然以現在的局面來比抗戰是有很大出入的。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選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418章 咱們各幹各的)閱讀記錄,下次開啟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乾隆朝的造反日常》請向你的朋友(QQ、部落格、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