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拿下縣老爺,咱們投趙家去(第2/2頁)
章節報錯
淮安倉、淮安漕倉、大軍倉、東新倉、常平倉、社倉、東倉、南倉、儲濟倉等等,作為漕運總督所在地,彼處豈能無有糧倉?
雖然它們加在一塊也不如清江浦的常盈倉廣大,但幾十萬石糧食還是有的。
誰讓這倆月中原不穩,使得漕運都不得不拖後了一些,以至於大量的糧食擠壓在淮安擠壓在清江浦。
現在就都便宜趙亮了。
“諸位,今日城破,我等當為朝廷盡忠。”山陽知縣慷慨陳詞,只是半響卻無反應,各個差役和他手下的師爺都用奇怪的眼睛看著他。
要盡忠也只多他這個知縣老爺盡忠,幹他們這些小吏和師爺什麼事啊。
而且現在蘇北都傳遍了,甚至全國都傳遍了,很多投靠趙家的小吏和師爺都受到了重用。
因為趙家把官制給改了。
人家是官吏不分家。
一個縣裡比過去多了好多個官。
比如捕快三班是警察局了,稅官也有專職的稅務局和糧食局了,連問官司都有對口的法院。
另外還有教育局、財政局、民政局、統計局、水利交通局等等。
這些在大青果的時候倒也不是沒有,衙門裡的六房可不是擺設,外加巡檢署、課稅署、河泊所、驛站等機構辦事,可惜這些辦事兒的頭那都不是官,而是胥吏。
一個縣裡頭,哪怕是最大最繁華的縣,不僅有縣丞還設有主簿、巡檢司,那一個縣裡有品級的官兒也頂多五六個。
知縣老爺是七品,縣丞、教諭是八品,主簿、訓導、巡檢是九品。
連諸吏之首的典史都不入流,那些驛丞(掌郵傳)、閘官(掌河閘啟閉事),稅課大使(掌典商稅)、縣倉大使(管倉庾)、河泊所官(掌收漁稅)等,以及醫學、陰陽學、僧會司、道會司的頭頭們,更不需要說了,均屬未入流之雜職官。
他們這些胥吏們雖然藏汙納垢,心黑手辣,能賺到不少灰色收益。
家族在當地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看著是不如士紳們風光,可事實士紳們也要給他們三分面子。
但這並不意味著就能摸消掉他們心中對於升官的願望。
相反這隻會叫他們更加看重‘官身’。
——大青果不僅斷了他們當官的路,連他們的子嗣都不能參加科舉,這樣的規定固然叫很多人失了心,但這卻也讓他們心底裡更加羨豔那些做官的。
越得不到的才是越好的麼。
如果一切穩穩的牢不可動,胥吏自然也就死心了。但如果猛地被撬開了一絲縫隙呢?哪怕是極小的縫隙,那都能叫不少胥吏們心馳神怡的。
人家趙家可是給官的。
別說是縣裡的各局了,見城外鄉下的那些被改稱為鄉長、鎮長的傢伙們都有了官身。
而且在這方面毫無限制,官吏不分家,理論上一個最底層的辦事員只要能不斷的立功,那都能一步步登上最高位的。
雖然這種可能性很小很扯淡,但那已經開啟了一個新天地不是!
縣令心中湧起一股不妙的感覺,只聽下頭一個衙役說道:“兄弟們,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你們要是不願意下手,那就站到一邊去,咱們井水不犯河水。”
說著就大步奔上堂來,“願意拼一把的都跟我上啊,拿下縣老爺,咱們投趙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