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到了前門大街一角,趙亮閃身進了空間,把身上的這一套傢伙給卸下之後,閒著沒事的趙亮決定給自己找點事做。

他現在不能停下閒著,因為一閒著他就會去想那把大火,繼而就想到了那悽慘的哭泣……

還是打煤球吧!

這東西他小時候還玩過呢。

那時候家屬院裡花錢買蜂窩煤的固然有,但直接在煤場賣散煤,再弄點黃泥,自己攪和攪和大煤球的也很多。趙亮家裡就有過,他自己還玩過呢,所以記憶深刻!

之前就畫出了草圖,讓鐵匠鋪的師傅們給打造了不少,空間裡存放的就有一批。

這人力打煤機跟之前的賬本一樣,都是趙亮給和珅的禮物,只是打煤機要稍微的晚上一會兒。

而至於這東西和蜂窩煤在眼下時代的大青果能否流傳開來,趙亮是一點也不懷疑的。因為他很明白老百姓的心理,他們從來都會以極大的熱情看待任何一種可以降低自己生活成本的事物。

而且這些年裡京城煤炭價格也升的太多了。

十幾年前煤廠將煤炭錘碎,做成塊狀,每一塊三文錢,重二斤十二兩,十幾年後,一塊煤炭的價格還是一樣,但卻只有一斤重了。

有清以來,京城煤炭的價格是年年高升,可唯乾隆朝升高的最為迅速。

煤炭這東西是千千萬萬個百姓之家的必需品,別看價格低賤,但銷量極大啊。

而蜂窩煤呢?製作中需摻合上黃泥,這就降低了成本。且配上煤爐子,或超級節省,至少比現在的灶臺要節省煤炭許多。而且燒火也非常方便。

後世趙亮家用蜂窩煤時,經常一天只用三五塊煤球就夠了。

早晨開啟煤爐子的風門,風門不用開多大,火夠做飯用就可以,控制一下不讓煤球燃燒太快。做完飯後封閉風門,添一塊煤球,中午做飯時再開啟風門,飯後繼續封,再添一塊煤球,等晚上開啟風門做飯,然後再添上一煤球,還能繼續燒水,等開水洗腳水等等都夠了再關閉風門,再添上一塊煤球。第二天早晨就可以接著開啟風門做飯了,如此迴圈。

更別說現在的中國,有不少百姓都只是一日兩餐,大家可別把一日三餐說的那麼順理成章了。

哪怕宋明時候一日三餐還是正理兒,可我大清那就是一日兩餐,即便是皇室也是如此。誰叫人家是從白山黑水那旮旯鑽出來的呢,大東北的冬天能凍死狗,且晝短夜長。一般7點多鐘天才亮,到了下午5點多鐘天就黑了,因此他們在上午9點左右吃一頓,到了下午四點左右再吃一頓。由於晚上黑的快,且又沒有電視打發時間,所以見黑就睡。這一天兩頓飯是他們在關外時就形成的習慣。

另一個原因就是滿清統治者在作秀,他們特別注意向臣民們展示自己的節儉,力求做出“明君”的形象。

康麻子就曾說過:“朕一日兩餐,當年出師塞外,日食一餐,今十四阿哥領兵在外亦然。”康熙這話是對漢臣說的。他後面又說:“爾漢人若能如此,則一日之食可足兩日,奈何其不然也?”意思就是在說, 你們漢人要是能像我們父子這樣的節儉,那麼一天的飯就能吃兩天,你們怎麼做不到呢?

所以,不管出於生活習慣還是政治目的,清朝皇帝一天吃兩頓飯這個習慣是萬萬不能更改的。而既然皇帝都只吃兩頓,後宮的嬪妃們當然也不能不懂事。

只不過人家每日裡都會多出不少點心零嘴罷了。

但許多的老百姓可沒有這般的零嘴點心,他們是真的就每日兩餐(有錢人除外)。這樣就更能節省用煤了。

且有了這個煤球和煤爐,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煤炭,而且晚上就算放在屋子裡,稍微開點窗,也不用擔心中炭毒而死。

好處多多!

相信和珅看到這一天的時候,一定會非常滿意的。這可又是一大政績不是?哪怕沒有鑄造銀元那麼立竿見影,可這也是實打實的政績善政!

而趙亮為和珅能早日在官場上站穩腳跟,那也真是盡心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