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當孫子(求訂閱)(第2/3頁)
章節報錯
裝出一副回過神來的樣子,趙亮說道。
福康安這裡當然沒有,而且也沒叫人去給趙亮找。
不能借機會教育一番福康安的海外地理知識,這讓趙亮有些遺憾,就只能簡單的來說。
英法皆是西洋大國,兩國長久以來矛盾重重,乃一對宿敵。
現在英國人的一塊海外領地鬧獨立了,法國人見機便來拖拉英國人的後腿。
荷蘭人本來不打算參戰,這個國家重視商業利益,戰爭期間走私軍火物資最是獲利。但他們也因為跟英國人的海外領地勾勾搭搭,而使得自身許多商船被英國人扣留。
最終也站到了法國人這邊。
然後英荷開戰,戰火直接從遙遠的西洋本土燃燒到了南洋。
趙亮絕對沒給福康安安利英荷之間的種種矛盾,更沒有去多說英荷第四次戰爭極有可能是英國人見勢不妙,拖一個墊背的肥豬下水。
就是簡而化之的講述了一遍荷蘭人是怎麼遭殃的。
然後也順便著把蘭芳歸類於弱者行列,身為一個弱者,並且是背後沒有強國撐腰的弱者,想要在南洋那片是非之地中站穩腳跟,那就必須勇往直前。
不趁著荷蘭人遭殃的機會落井下石,擴充自己的實力,難道要等到荷蘭人實力恢復了,看著他們打自己麼?
福康安心中對蘭芳的不滿也下降了不少。原因就是蘭芳曾經向大青果祈求內附,只是被乾隆給拒絕了。
現在的江戊伯,那可是蘭芳的二號人物,是武裝總司令。這次跟趙亮一同回國,那就是想要再次對大清請求內附!
福康安搖了搖頭,自己絕不可能的。
當初皇帝已經拒絕過一次了,現在就不可能再收下。而且蘭芳還狠狠開罪了荷蘭人,等於自身沾染了大麻煩,乾隆就更不可能允許他們內附了。
而且從根本上說,這些下南洋的漢人,在滿清統治者眼中那都是全該死的人。
當初紅溪慘案發生時候滿清是什麼態度?
自棄化外之人,系彼地土生,實與番民無異。
事屬可傷,實則孽由自作。
請將南洋一帶諸番仍準照舊通商,以廣我皇上德教覃敷,洋溢四海之至意。
從那就能看出乾隆對南洋漢民的態度。
當年如此對巴達維亞華人,現在就也如此對婆羅洲華人。
甚至要不是羅芳伯他們在立國之初就派人前來內附了,滿清還會對羅芳伯、江戊伯等家眷親屬加以迫害,那都有可能。
所以福康安才沒興趣去見江戊伯呢,也大體上相信了趙亮的話。
因為他心底裡有一個最原始的觀點——趙亮也好蘭芳也好,如果真對大清心懷不軌,前者不可能乖乖的來見自己,後者也不會大刺刺的來廣州。
“大人,蘭芳之民固然稀疏,卻也有小百萬丁口。蘭芳之地縱然燥熱多雨,亦有粵東省之大,且地處南洋,實為朝廷防範西洋之第一前線。棄而不取實在可惜啊。”
福康安見趙亮眼珠子一轉,竟然遊說起自己來了,那是哈哈一笑。
“朝廷大事豈是你一介商賈所能摻和的?莫要多事了。”福康安聽了一同蘭芳和荷蘭人之後,覺得自己沒必要再問下去了。
連獅子洲在什麼地方,有什麼緊要的,都不在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