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內城西南,宣武門內。

鑲藍旗漢軍“貧民窟”。

又到了中午時分,這衚衕裡聚集了很多揣著手曬暖的八旗大爺們。

這時候有錢人家都在吃中午飯,但這些八旗大爺們則還跟他們的主子一樣保持著一日兩餐的古樸作風。

沒奈何,家裡缺錢花。

一天兩頓可不就比一日三餐省了一頓麼。

暖風徐徐吹來,一股撲鼻的肉香傳入了諸多抱著在靠在牆角嘮嗑扯淡的八旗大爺鼻子裡。

“狗日的趙三,又在吃肉,他兄弟給他家寄來了金山銀山咋滴?”

一個握著菸袋的四五十歲老頭破口大罵,頓時覺得自己兜裡的綠豆糕它不香了。

“這狗日的真是好命。他兄弟在外頭賣命掙錢,他在家裡滋潤的享福。”

看不過眼的起止是那老人一人啊。

中國人歷來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本來大家都苦哈哈的過日子,雖家家戶戶都有鐵桿莊稼在,但這鐵桿莊稼是越來越難顧著家口了;雖然大家都可以不受累,但拿不到錢糧啊。

就只能有一天沒一天的熬下去,誰也看不到一個頭來。

而且滿清百多年的鐵桿莊稼還真把八旗子弟養廢了無數。

很多人已經喪失了勞動能力,或者說是喪失了憑藉雙手去獲取財富的信念。

要不然乾隆雍正都搞過回老家運動,把一部分京師八旗的餘丁送回東北老家,給田給錢,叫他們自己耕種自力更生。

結果那些八旗大爺們一年都收不了,紛紛拋棄了田地跑回關內了。

但黑壓壓的黑烏鴉中突然竄出來了一個白烏鴉,那趙三家去年剛‘死’了老二,今年就發跡了起來。一家人學著漢人們一日三餐不說,還經常的吃肉喝酒,那一陣陣的香氣不知道勾起了多少鄰居們的饞蟲呢。

但很多人不會去想趙家的銀子是怎麼來的,而只去想這趙加真是享福啊。

家裡了老大好歹補了個缺,老二又很來錢,趙三可不就跟著享清福了麼。

隔三差五的吃肉喝酒,一家人穿的也都整整齊齊的,這樣的人家走出去可真不像他們這個破爛衚衕的人家。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宣武門大街那兒的人呢。

宣武門這裡可都是鑲藍旗的地盤。

當初八旗進京的時候,把內城的漢家百姓一股腦的全趕走了,然後八旗東西南北四面八方一家佔一個。鑲藍旗就佔了內城西南宣武門這地方。

雖然百多年過去了,當初時候的佈局早就被打亂,甚至很多貧困的鑲藍旗人都已經搬到外城。

但當年有幸佔據了臨街房屋的一些人家,普遍比他們這些內裡的人家日子好過。

原因很簡單,臨街的房屋在商業繁茂後,就能生錢了。

“我倒要看看趙家老二什麼時候折了,這趙老三他還能咋辦?”

“對的。趙家老二的銀子拿的是不少,可也燙手。天天刀尖上走路,提著腦袋做事,誰也不敢說啥時候人就完蛋了。前面的木材衚衕的老張家的大兒子,不久前不就折了麼?聽說趙家倒是一次性拿了30兩銀子撫卹,但老張家沒了兒子,細水長流變成了一錘子的買賣,過不兩年就還是老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