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這會是一個好苗子,會在隊伍裡茁壯成長,卻沒有想到他第一次出海就險些捅了大簍子。但畢竟是人才苗子啊,趙亮還是決定再給他一個機會。

猛然的被調來負責獅子洲建設工作的蔡牽,對趙亮是感激涕零,他都已經做好在曾母大島苦熬許多年的打算了,趙亮卻猛地把他救出了苦海。

那一到任就立刻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做事兒那叫一個兢兢業業,認真負責。

歷史上的李家坡開港是在1819年,英國人把這裡定位為免稅自由港,各地商人都樂意前來進行貿易活動。只用了兩年不到的時間,到李家坡停泊的大小商船已有超過了三千艘,轉口貿易做的紅火的一筆。又過了兩年,這裡的貿易總額就已經超過了上千萬銀元,這也標誌著李家坡已經成為了一個繁忙的大港口。

趙亮選定的淡馬錫河口就是歷史上李家坡開港之地,這條河雖然很短,只有六里地長一些——李家坡的河流都很短,但它的深度卻很可以。至少對於現在的木帆船言是足夠用了。

可他卻沒打算複製李家坡的成功之路。

現在趙亮的海上力量還很薄弱,搞出一個繁榮的港口來幹嘛?惹得別人窺視麼?

在實力還沒有真正的發展起來之前,一切都需要低調。

趙亮叫蔡牽建設港口,只是為了自身的物資運輸做準備,可不是要走李家坡的崛起之路。

然後就是搞水庫。

這地方別看屬於熱帶,但地下水資源卻嚴重不足,畢竟四面都是海水。

後世的李家坡人均水資源居全世界倒數第二。數百萬居民的日常用水,一半是依靠收集儲存的雨水,另一半則是根據新馬供水協議,長期向馬來亞買水。

趙亮要在這裡立足,那從一開始就必須修建蓄水池,走收集儲存雨水自供自給的路線。

蔡牽沒有半點遲疑,全盤應了下來,還立下軍令狀,保證一定完成任務,保證明年時候獅子洲這裡就能自供自給。

趙亮相信只要他用心做,這一切都是不成問題的。

因為獅子洲距離坤甸只有千八百里路,這已經很近很近了,他這裡有蘭芳的趙氏莊園做後盾,不管是糧食、人力、藥品等物資,還是農種、農具、鐵具和水牛等等,都一應俱全。

蔡牽如果在這種條件下還處理不好獅子洲事物,他就遜到家了。

趙亮手裡的東西,現在看也就土水泥還藏著掖著沒露面,其他的東西真是傾盡所有了。

從獅子洲回到坤甸,趙亮第一時間去見了羅芳伯等蘭芳掌權者,這些人現在對趙亮的感官是更好了。因為趙亮已經用實際行動來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他是無意在蘭芳做大做強的。

然後趙亮又去看了一眼船廠。

他用重金從閩粵沿海蒐羅了一批船匠師傅,送來蘭芳這裡造船,那目的是把這個造船廠變成自己的艦隊源泉。否則光靠購買,那不止速度慢,還費錢。而且這種命脈一樣的東西不把握在自己手心裡,他也不放心。

造船廠已經在建造紅單船了。

他倒是希望能搞兩艘西式的軟帆船,但水手一時間還沒到位,西式帆船上操作風帆繩索的水手可是專業性很強的。所以現在做的還是紅單船。

汝州那裡的槍炮工坊,配合著蘭芳的造船廠和趙氏莊園越來越多的人丁,這就是趙亮的另一條腿——他的海外武裝力量。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選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91章 海外武裝)閱讀記錄,下次開啟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乾隆朝的造反日常》請向你的朋友(QQ、部落格、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