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趙亮的奮鬥(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以那些價格便宜到極點的書籍瞬間就引爆了齊魯大地。
作為‘聖人故里’,齊魯這裡的文教之風還是很重的,每科考中進士的齊魯籍舉人,在北地諸省中也的確算多的了。
市面上突然多出了大量便宜又質量優異的書籍,可就引來了太多人的矚目了。
然後就在福山縣的小娃娃們已經捧著書本坐在房間裡朗朗讀書的時候,很多人都來到了陳州。
隨即他們就發現,原來這裡已經有了太多的同行在等待了。
不止是他們齊魯,還有中原本地的,以及皖省、河東的、直隸的、湖廣的和江南的、閩粵的。
這些地方都是趙家有手腳能夠觸碰的地方。
天南地北的人都擁擠在龍路口。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趙家大爺他病了。
誰都知道趙亮為什麼病,所以大家只能老老實實的等著,老老實實的看著趙家新開的書鋪迅速在全國各地攻城略地,然後期盼著其他地方的書商也趕快趕來或是派人來。
外人怎麼評價趙家掀起的這場風波,趙亮不知道。他本人對這樣的事情已經習以為常了。
這不是他的聰明才智真的碾壓了那麼多的老狐狸,而純粹是他作為一個穿越者,他站在了歷史巨人的肩膀上。
鉛活字在西方都流傳三百年了,可在中國,在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書七百年後的現在,印刷書籍的最常用手段依舊是雕版刻書。
因為中國沒有鉛活字,民間存在的都是木活字、泥活字,而官府才能辦起的銅活字。
木活字、泥活字印刷質量堪憂,書籍都是最低檔次的。
而銅活字成本太過巨大,耗費太多,民間幾乎沒有誰能操制的起來的。就是江南閩粵那些鼎鼎有名的大書商也不成,他們寧願都找一些刻字師傅。
雍正四年至六年,內務府用25萬個銅活字排印了64套大型類《古今圖書整合》,那已然是現今中國金屬活字印刷的巔峰了。
當然了,高麗那裡也有鉛活字,只是那裡的鉛活字與約翰內斯·古騰堡的鉛活字不同,古登堡所發明的鉛字,實際上同時含有鉛、錫與銻,是一種金屬合金,遠遠比單純的鉛字更耐用。
而且人家最主要的發明是印刷機, 合金鉛活字冷卻得很快,能夠承受印刷時的壓力。印刷本身又使用的是轉軸印刷法,大大加強了印刷的效率。而棒棒的呢,一天只能印個幾十頁還不夠浪費時間的呢。
所以,趙亮這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來吊打的書商同行。
他心裡頭一點驕傲自豪都沒有。
現如今的這一幕唯一讓他感覺著自豪的地方就是——各地的書商都飛快的來到了陳州府來到了龍路口,沒人想著用些盤外招來對付趙記書鋪,也沒有人遲遲沒有發覺危機。
這說明他趙大爺的背景靠山已經在全大青果都叫得響了,這說明趙家的名頭也在全大青果都叫得響了,這不得不說是他的一大成功啊。
這些年他的‘艱苦奮鬥’有成果啊。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選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310章 趙亮的奮鬥)閱讀記錄,下次開啟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乾隆朝的造反日常》請向你的朋友(QQ、部落格、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援!!(